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2.
正宇治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永远近在咫尺,却永远回不去。宇治是我心里的一座城,不仅因为那里有四时美景,还因为那里有一段年华,有一个当年的我。京都是千年古都,拥有十余处世界遗产,每个人都能信口说出许多足以象征这座城市的东西,但在我心中,最像京都的地方是宇治。当我向别人推荐宇治的时候,他们总会不以为然地说:“宇治?我们要去的是京都呀。”实际上,“京  相似文献   

3.
访问这个庄严的俄国历史宝库,温文而富饶的“北方威尼斯”,这座女皇般迷人的城市常常是令人神往的。已经是午后十一时,但夏季的太阳仍在地平线下闪光。在列宁格勒的“白夜”中晒太阳,使你根本不想睡觉。因此我和我的两个同伴妲尼娅和鲍里斯,走下迂回曲折的花岗岩台阶,越过摇摇晃晃  相似文献   

4.
爸爸的回信     
正不知多少人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很难在自己的爸爸面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或许是因为爸爸一直扮演着保护者或付出者的角色,这让他们看起来高大威严、坚不可摧。我和爸爸正是如此。我从来都不敢接近他,不知道怎样和他进行交流。他呈现在我面前的永远是正襟危坐的样子。在饭桌上或去公园散步的时候,也从未听他讲起过自己的往事。他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仿佛拒我于千里之外。所以,  相似文献   

5.
美梦和恶梦     
火车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要行驶一夜。车轮辘辘地撞击着铁轨,狂风裹挟着雪花拍打着车窗。但是在睡梦中,我却进入一个奇妙的“夏天”境界:我仿佛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行走,头顶上是湛蓝的天空,风和日丽。仿佛听到一缕轻轻的有节奏的乐吉……到了列宁格勒,我便去找卡萨特金博士“诊断”,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是一座独特的城市,这里流动的一切。无论空气还是物体都是那样独特,独特得使你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加德纳夫人自己设计了自己的芬威院。建筑的灵感来自1897年的威尼斯之旅。这座房子按照15世纪威尼斯宫殿式的风格建造,不过她要让这幢楼房的外墙冲内,从而营造出一个到处是花朵、橄榄树和喷泉的优雅庭园。自然的光线从玻璃天井倾泻下来,让整个庭院沐浴在不断变化的景象中。对伊莎贝拉来说,自然的光线比什么都重要。在芬威院,她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收藏,还有整座建筑那种令人赏  相似文献   

8.
水城威尼斯     
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出发,一路东上,穿过景色迷人的威尼托平原,大约离陆地4公里处的亚得里亚海上矗立着一座城市,那便是令世人向往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威尼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纪。当时,为了躲避蛮族的入侵和逃避封建领主的迫害,来自威尼斯农村的逃难者便在离开大陆不远的湖泽荒岛上建造了这座奇妙的城市。威尼斯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她的繁荣。到了中世纪,威尼斯已经发展成为十分强盛的海上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坐落在泻湖的118个小岛上。整座城市矗立海水之中。市…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你们好!我是一名大二的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从小对英语的酷爱,使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大学,不断地灌输专业知识,使我觉得自己成了只进却不出或者出得很少的机器。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汉语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又脱离了一种大千世界的联系,英语仅仅在课堂上、课后的闲谈和一些影视音像作品中。在那里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哎,真有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感。而我开始接触贵刊时,我仿佛找到了一位久别重逢的知己,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遨游在贵刊中,领略世界方方面面,真使自己这只…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普希金向果戈里讲了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并且敦促他写成小说。1835年10月,果戈里写信给普希金:“我已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扯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也许很使人发笑……在这部小说里,我想至少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加德纳美术馆,矗立在离波士顿市中心较远的一条静寂的马路旁。刚走过美术馆一进门的暗处,就闻到了扑鼻的花香。院子和长廊里摆着地中海的花卉,姹紫嫣红,争芳斗艳,有仙客来、风信子、茉莉等等。这座威尼斯式的四层楼美术馆,每间展厅里除展出绘画作品外,还满满地陈设着古色古香的家具,在微弱的自然采光下,散发出一种浓重的异样气氛。这所美术馆是美国收藏家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夫人(1840—1924)于1903年创建的。迷恋欧洲悠久历史的加德纳夫人,让馆里每个角落都显示出自己的特殊喜好,堪称是别具一格的美术馆,她对这个波士顿中的小威尼斯由衷地感到惬  相似文献   

12.
1978年1月的一个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早晨,有1000多人聚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外,等候着售票处开门售票。其中有些人已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些人带着睡袋和露营取暖炉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了。一位从布鲁克林来的妇女说:“我这辈子真是一直盼着能听一次他的演奏。”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是一位74岁的钢琴演奏家,一个备受推崇又颇有争议的人,甚至连他本人都曾这样说:“我都有点害怕我自己了。”当86岁高龄的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于去年11月逝世时,世人都觉得这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历时200年的音乐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是19世纪的集中体现,而他的钢琴演奏雄踞20世纪乐坛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3.
蓬生 《世界文化》2010,(2):17-18
<正>一座城市与大海相邻,那是一种造化。何况赫尔辛基紧靠着波罗的海。我一直对波罗的海心存好感,倒也说不清什么原因,也可能觉得这名字听起来很别致很悦耳很可爱?波罗的海荡漾在无比遥远的北方,我从来都固执地认为它是一个沉静甚至充满冷峻之美的海。果不其然,浮想千回不如亲眼一见。我迢迢万里来到赫尔辛基,首先也可说  相似文献   

14.
郑永福  于淼 《寻根》2013,(6):64-71
我到京城游览,友人推荐,历代帝王庙是个好地方,值得一去,理由有二:一是北京历代帝王庙有它的唯一性。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名臣的场所,原本南京、北京各有一处,如今仅留下可供人参观的也就北京这一处了。二是历代帝王庙听起来是座“庙”,但这座庙身价可与众不同,其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齐肩,并列为明清北京城三大皇家庙宇。  相似文献   

15.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16.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欧洲四大名城之一,素有“北方威尼斯”美称。阿姆斯特丹城内河渠纵横,由1000多座桥梁连接的各岛,构成了该城市的街道。从地图上看到的阿姆斯特丹,纵横的河渠密密麻麻,宛如一幅妙趣横生的“蜘蛛网”。在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尔路115号,有座门脸不大的剧院。走进其貌不惊的前门,来到售票处,隔着两道门向里望去,观众立即便被那华丽古朴的休息厅吸引,通过不大的休息厅,无论是从一楼还是从二三楼的通道步入观众席,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扫刚刚进入剧院和走在通道时的局促而产生“柳暗花明”之感,令人感叹设计者的精妙…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要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对自己有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即认识自己。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精明的心理学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形象地说:“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许多许多螺丝、齿轮和阀门……”一个人的意念就是人体这些部件的运转。要使自己的意念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要谨记民间那条聪慧有益的警言:宝贵的经验来自历次的教训,它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为总结经验,我们就要经常检查这些部件运转的情况。自我认识可以使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马克思指出:“人在最初观察自己的时候,就象照镜子,镜子里映现的仿佛是另一个人。”这种比较,是很自然的,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莱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To be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  相似文献   

19.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曼的《死在威尼斯》邑夫威尼斯在钟声中迎来黎明。当今的文明世界里,它是唯一几乎听不到汽车声音的城市。推开旅店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闪光的水波和成片的红色屋顶。从广场传来的钟声,使人感到惬意。但你为威尼斯陶醉的日子不会超过三天。当你乘坐水上公共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