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完善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具有民主性、建设性、非终局性、程序启动性、局限性、代表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案件监督应独立于检察机关,由人大行使,对人民监督员任职应有限制性条件,建立人民监督员选任的法定程序和履职保障体系,构建异体监督程序机制,在检察工作中建立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2.
人民监督员制度首先应当实现在人员选任、资源利用等方面对监督对象的独立,其次,通过完善程序使监督员更全面、深入获取案件信息,最后,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在民主参与性的正当性和专业知识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首先应当实现在人员选任、资源利用等方面对监督对象的独立;其次,通过完善程序使监督员更全面、深入获取案件信息:最后,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在民主参与性的正当性和专业知识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首先应当实现在人员选任、资源利用等方面对监督对象的独立,其次,通过完善程序使监督员更全面、深入获取案件信息,最后,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在民主参与性的正当性和专业知识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2010年新规定使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更加体现人民代表性,选任程序更加规范,监督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建议上级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和组织案件监督坚持统一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切实落实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能,加强与检察机关内部检务监察的协调,对原"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要进一步完善,努力扩大人民监督员工作的范围,提高人民监督员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相契合,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现了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遏制司法腐败的目标追求。但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改变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赋予人民监督员调查取证权、提升人民监督员决议的效力等级等,是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与制约,其监督标准即为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准则的刑事诉讼法。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未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纳入其中,而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然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迫切需要在执行新刑诉法过程中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其目的是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职责、监督程序和履行职责的保障等。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具有宪法上的依据,而且符合民主监督和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因具备呼应群众参与司法的民主基源优势、契合检察权力治理的监督运行优势、符合追求公正司法的决策保障优势等多重优势,而步入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检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现状,发现其仍存在理念误区、定位不清和程序缺憾等运行困境。在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效能转化的进程中,宜回归参与式监督的逻辑起点,厘清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利形势,优化监督实质化的程序设置,完善高品质监督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改变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无人监督的格局,而主动采取的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创新制度。向群众寻求监督的思想在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中也有体现。通过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检察审查会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以期有益于该项创新举措的准确定位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根据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推荐,从社会各界选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较高政策法律水平的人士担任人民监督员,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使人民监督员在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上,规范检察机关执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检察机关深化外部监督机制的创新,是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的一种民主监督程序,对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限制权利滥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民众参与检察是克服检察权在产生之初就具有的天然弱质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使得监督者也受到了一定的有效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民众参与检察的一个尝试,虽然难以达到尽善尽美,但是毕竟是在司法民主化进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应该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有效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尽快启动立法程序,使该制度法律化,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采取的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创新制度,该制度对于检察行为公信力的型塑意义重大。但是,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塑造检察公信力的初衷并未得到充分实现。应当从提高人民监督员的代表性、有效性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有益于该项创新举措的准确定位和检察行为公信力的良性塑造。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了3年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在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然而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从人民监督员的合理构成、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监督程序的启动、监督意见的效力等五个方面对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以及将来的法律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近年来检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是检察机关在决策机制上接受外界监督的一种措施。检察机关通过探索将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逮捕、决定撤案、不起诉等部分决策环节向社会公开,使办案人员更注意证据的审查和程序的规范,更注重文明办案,有利于办案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监督权由人民检察院这一专门的机构行使。它的特点是一种专门的、外部的、单向的监督体制。这一特性决定了对人民检察院缺乏专门的、外部的监督。专门的、外部的监督是建立人民监督制度法律化的必要性基础。决定这一制度的有效性则在于如何激发人民监督员的责任心,及明确被监督主体——检察院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人民司法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前检察机关在案件回访工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重新界定了案件回访考察的概念;以“集中监督案件管理”为标准把回访考察范围设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回访时限确定在一年内;建立日常的管理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其不仅是促进群众监督有效实现的手段,更能对检察机关实现一定的外部监督。结合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外部监督制度。最近几年,因为检察机关职能有所调整,同时出于监察委员会自身监督的需要,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建立对检察权切实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试点至今成绩斐然,但这一制度在设计上的缺陷及实践过程中显现的瑕疵,正日益成为其发挥巨大社会功效的羁绊。对比研究改革中的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发现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问题所在,并对此制度加以改进完善,以期使我国的司法监督体系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