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不同阶段挟天子的作用亦不相同。在曹操前期的政治活动中,挟天子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是舆论上的胜利;但在赤壁之战后,挟天子的作用有限,对于曹操谋取皇位的行为有所束缚,挟天子并不能够令诸侯。  相似文献   

2.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三国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自古以来人们多有评价,但都因时代的、历史的局限性而未能把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阐述明白。下面我就以现代人的眼光来阐明我自己的观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①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  相似文献   

4.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历史如海,往事如潮,浩浩荡荡,不知源头。自夏而始,流淌至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如同起伏的潮汐奏响的宏大乐章,海浪拍岸,诉说着一曲曲悠长的诗。在这之中,我们可以听见,浪花一朵朵绽开的声音。纷争的喧嚣在浪中翻涌。黄巾起义,拉开了三国的序幕。朝廷昏庸,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占据北方,与蜀汉东吴成三国鼎立之势。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三家归晋,这之间经历了60年的历  相似文献   

6.
汪学毅 《历史学习》2010,(4):13-15,18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一、关于孙刘联合抗曹和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相似文献   

7.
一、单义词多词一义。文言词语中几个单义词具有同一意义,也就是几个单义词的词义相同。这种现象较少,一般名词具有这个特点。“天子、君、皇上、上、陛下”意思都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②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原君》)  相似文献   

8.
曹操写作的公文和书信,清晰地勾勒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曹操与汉朝皇室的微妙关系。依据曹操文书,可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反对擅行废立,初挟天子,奉辞伐罪,为“不逊之志”辩,昭然若揭。曹操的文书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政方略的动态显示,为我们加深认识这一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各诸侯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展开了挟持汉献帝的角逐.董卓等人挟持天子败亡以后,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地位,曹操的这一举措尽管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也使他获得较多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上有皇帝的镜头,会看到皇帝头上戴着一串串珠子的帽子,为什么挂那些珠子呢?是为了炫富吗?不是的。古时男子二十岁,预示着成年了,要把头发盘好加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弱冠"。天子、诸侯、大夫加冠以后还要加冕。冕是什么呢?冠上面再加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叫"冕",板是冕的主体部分,叫"延",延的前面要垂珠串,这个珠串叫"旒"。天子、诸侯、大夫才有,士没有。但是天子、诸侯、大夫怎么区别呢?看前面旒的多少:天子十二根,诸侯九根,上大夫七根,下大夫五根,"旒"的意思在于视而不见,就是说不该看的你别看,给你挡住。同时在这个延的上面,要垂两颗珠垂到耳朵这个地方,叫充耳,它的意思是充耳不闻,不该听的你别听。  相似文献   

11.
"谟"体是生成于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皋陶谟>是春秋时人面对当时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崩坏,而欲建构新的政治组织结构,托之于上古的舜与大禹、皋陶的一次朝聘之礼,以君臣问对的方式对西周诸侯朝聘天子之义的当下诠释,体现出了周公礼乐为治的精神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其中衍生而来的管理哲学,具有很多可鉴之处。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大败的曹操。应该说,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诸侯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何进欲诛宦竖,密召诸侯进京,董卓接诏即统大军进犯京师;宦官诛杀何进,造成宫中大乱,董卓乘乱控制了朝廷,妄行废立,激起公愤;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共讨董卓;各镇诸侯自相吞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诏命征伐诸侯,先后破吕布、除袁术、灭袁绍、收降刘琮;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而导致三国历史形成。章论述了三国历史的形成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何进欲诛宦竖,密召诸侯进京,董卓接诏即统大军进犯京师;宦官诛杀何进,造成宫中大乱,董卓乘乱控制了朝廷,妄行废立,激起公愤;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共讨董卓;各镇诸侯自相吞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诏命征伐诸侯,先后破吕布、除袁术、灭袁绍、收降刘琮;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而导致三国历史形成.文章论述了三国历史的形成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有"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观念,一般认为,"三不朽"有价值高低的差别。但根据同一时期"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的铭礼,可知"三不朽"实际上表达了天子、诸侯、大夫三个阶层不同的价值追求,其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从"称伐"到"立言"的转变,反映了大夫阶层已经取代天子和诸侯,成为社会舞台的主角。"立言"就是新的意识形态构建过程,它通过"有征"的形式和悠久的巫史传统相联系,并从中获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汉末三国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不少优势,为他统一北方赢得了不少机会和时间。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多从政治角度予以解释,以为曹操"挟天子"取得的只是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是曹操对其时儒家文化意识的正确运用,这一举措深蕴文化内涵,而曹操正以此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强大的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这种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在两汉以来所造就的社会环境里又因战争适时转化成了政治优势,从而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以政治面目出现。事实上,如果脱离了其时的文化意识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聘问礼属于五礼中的宾礼,是西周、春秋时期邦交中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一项重要的交往礼仪,主要有诸侯聘问天子、天子聘问诸侯和诸侯之间的聘问三种类型,又各有大聘小聘之分。聘问礼仪节复杂严谨、以德为先、讲究对等性和礼尚往来,但又具有一定灵活性,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国末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聘问礼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8.
唐宪宗元和五年十月诏来年正月行籍田礼,故柳宗元此诗当于是年冬作于永州贬所。所谓籍田礼,关系到这样一些史实:我国古代,天子有籍田千亩,诸侯百亩,籍田就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天子、诸侯为了表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周天子的威信丧失殆尽,仅存“共主”虚名。王室的辖地愈来愈小,人口也不断减少。而各诸侯国却日益强大,他们非但不向周王述职纳贡,而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都想做霸主,形成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因此,“春秋五霸”应运而生,但究竟是谁当过霸主?长期以来,说  相似文献   

20.
初五册《隆中对》和高一册《亦壁之战》有“挟天子以令诸候”和“挟天子以征四方”的话,一般的古文选本和教参资料均将“挟天子”一语释为“挟制天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691页)亦云:“夹持,……引申为挟制。见‘挟天子以令诸候’。”在“挟天子以令诸候”条下注云:“挟持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同上,69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