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廉如水,夫为不争,故无忧。如水之清,如水之静,如水之忍,如水之正,如水为官,如水人生,方可坦坦荡荡,亦能潇潇洒洒,也能梦稳心安,更能享受清廉带来的福分。  相似文献   

2.
陈源 《职业圈》2014,(9):80-8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落实为民、务实清廉,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煤矿企业而言:为民,就是要更好地面向基层、一线和职工群众、面向用户、面向调查了解职工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从群众中汲取发展和改革的智慧,在群众中检验发展改革的成果,努力为职工群众谋利益;务实,就是矢志不渝地把转变作风作为重中之重,谋克服困难之实策、得推动发展之实绩;清廉,就是要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努力打造一支风清气正、高效廉洁、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兴坪风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美景在兴坪。”百里漓江之水流经兴坪时,流出一个美丽的镰刀湾,漓江之水干净的令人心情舒畅,深处的颜色像竹子一般的绿,浅处可见河底的鹅卵石。船行约4公里,一幅丹青巨画跃入眼帘。一块高宽百余米的石壁上,颜色不同的岩石和树木勾勒出深浅不同的曲线,细看那些线条,依稀可辨出9匹马的形象,如奔、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西省林业厅一手抓绿色生态,一手抓廉政文化,在“建设廉政文化,共创和谐林业”活动中,把廉政文化延伸到林业改革和发展各个领域,渗透到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氛围。现在,一股清廉之风荡漾在江西青山绿水中,吹拂着林业系统每位干部职工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我首次来到启功先生那著名的"坚净居"。从侯刚先生《启功》一书中得知,启功先生有一方砚,上有铭文: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取砚石之坚,勺水之净,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应为先生做人的风骨,而"净"则为先生一生的道德修为。看先生虽然九旬有一,却有如孩童般纯净的气质,确实有如水之净,而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的鲜明的是非标准,着实让人感受到拳石之坚。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防止"最大危险"和经受"重大考验"?除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一系列重大举措之外,也可从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从心开始,净化心灵,深信因果,觉悟人生,培养清廉如水的品格,无疑对执政党永葆生机活力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赋     
正长白山者,东北山峰之极顶者也。古称不咸之山。几易其名,后以其峰巅终岁积雪皑皑、云雾缭青绕白,始定名曰长白山。南望太行之高,北接龙江之沃。挹渤海,衔扶桑,贯通中朝。俯瞰则苍山如海,仰观则翠色连天。拢三江之源地,汇兴安之妙有。聚山岳之奇峻,兼林莽之清扬。山峦起伏以成岭,碧水幽幽以积潭。木无不秀,水无不清。穷山川之奇珍,尽天壤之灵奥。  相似文献   

8.
水凳     
水凳一词,顾名思义乃水中之凳也。水中何以有凳,读来颇费思量。然而,在我的故乡的确就有水凳这一物件。我的家乡地处水乡泽国,水绕村,村抱水。大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环村绕庄的河流给乡邻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千百年来这些河流默默地从门前流过,静静地守卫着这一方沃土。它们用微波向人们诉说历史的沧桑,它们温顺而深沉,从不知怒为何物。即便是逢至水患之年,它们依然会以其博大的心胸还乡邻们以安宁。在一条条温顺河流的两岸,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水凳呈一字形排开。水凳的开头就如向下平躺着的阿拉伯数字中的“7”,与普通板凳相比它少两条腿,仅有的两条腿常年委身于水底,而另一端则架在岸边的石阶上。水凳之间相隔往往不过二十米;且两岸呈一一相对状。水凳分布如此规则,并非偶然,这都缘自于人们的需要。一般来说相邻的七八户人家合用一张水凳,依此类推,接着相邻的七八户人家再置办一张水凳。至于两两相对,这完全是出于乡邻们便于交流的需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河边可是我们的好去处。至今眼前依然能展现出那一幅幅恬淡、静谧的画面。画中的河流宛然小村中的一面面明镜。蓝天白云定格在其间,两岸的树木在水中投下的倒影...  相似文献   

9.
李雨 《生态文化》2013,(2):54-55
什么样的生命能在没有水的状态下生存?什么样的生命能在没有氧气的状态下生存?什么样的生命居然在酷寒面前毫不畏惧?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面前,许多人都会摇头,没有了水,怎会有生命存在?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是人人皆知的。一切生命若没了水的滋润,都会干枯、死亡。尤其是动物,动物的耐旱力远远低于植物,特别是人类。一个人所能忍受的脱水极限只有他自身体重的百分之四,人如果在完全没有食物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一直是国有国营的经营体制,存在着供给不足、产品质量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并且该类产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市话、电、水、火车票等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从政府规制改革实践来看,自然垄断产业是一个令世界各国政府为之头痛的产业,政府规制政策常在加强规制和放松规制之间摇摆,政府既要扶持自然垄断企业发展,也要维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基于如此的背景下,笔者将对中国垄断行业规制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日落洋河,黄羊滩静谧如水。在这月朗风清之夜,蓝色的天幕掩映着翠绿的山岗,成排的杨柳像竖起的钢琴,发出簌簌之声,在万籁俱寂中弹奏着清润的圣乐。一湾浅水倒映着峻拔的山姿,白云也仿佛被水洗过。这是肖邦的小夜曲,更是腾格尔的天堂!我仿佛触摸到了嫩草,触摸到了露珠。树的枝桠  相似文献   

12.
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全面建设清廉国企,事关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大局,事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企规范稳健经营全局。金融国企政工干部要把准新时期金融企业特点规律,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品牌的内涵和方式,将清廉国企建设有机融入企业法人治理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厚植廉洁清正土壤,助力金融国企干部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使廉洁从业意识更加突出、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13.
初见王泽鑫的江南山水,就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仿佛见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家乡旧景.画面中的小桥流水、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别有韵味.它赋予了心灵一处淡泊宁静之地.  相似文献   

14.
话说清廉     
张启 《生态文化》2009,(4):53-54
《官场现形记》对“假撇清”官员曾这样描述,“背地里作乐,当面假撇清”、“贼贪官,往来在台上假撇清,如何今日也做出来”;而明代冯惟敏在《玉江引·阅世》中对“假撇清”官员的丑恶嘴脸的勾勒更是一针见血,惟妙惟肖:“外貌清廉,生来只爱钱。好似一鹭鸶儿毛色鲜,素质无瑕玷,包藏吞噬心。两脚忙如箭,零碎鱼儿嗉里趱。”  相似文献   

15.
乔天碧 《对外大传播》2008,(11):40-41,55
尽管从事对外传播多年,却深感报道中国之难。关于中国的种种仿佛深深地植入无意识,如鱼在水却难以言表。而中国30年来所经历的巨变,更是使这一努力难上加难。作为对外传播工作者,经常要投身于各种舆论斗争,却对西方媒体如何看待中国不甚了解,让人想起堂吉诃德和风车的争斗。  相似文献   

16.
对外宣传离开了具体的载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载体都适合对外宣传,只有那些较能突显地方特色的载体,在对外宣传中才能先声夺人,收  相似文献   

17.
周江鸿 《文化交流》2011,(12):25-28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古往今来,德清堪称民风淳朴、尚德重义之地。如今,遍布全县乡村的一座座和美乡风馆星罗棋布,形形色色的村落文化得以巧妙呈现。它既是乡村人文地理和现代社会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富有泥土气息的村史民俗馆和当代乡贤祠。同时,也是村民百姓实现自我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8.
当轰轰烈烈的创建热潮消退之后,企业文化的大树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落地生根。茁壮生长。细心者发现多数企业在构架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枝干和绿叶后,文化的根茎并未能根植于企业的机体之中,汲取企业之基的深厚营养。时间一长。大都叶黄枝枯,难以为继了。于是乎畏难者有之,迷茫者有之,更有甚者认为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9.
正"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这个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是习近平主席于2 014年11月11日在APEC第  相似文献   

20.
生命离不开水,文学也离不开水。尤其在诗词中,水真可称得上是“永恒”的题材。读唐宋诗词,写水或“涉”水之作,比比皆是。以水咏景,以水寄情,以水作比,真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然同是吟水,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绪中,所用之笔法,所言之境界,却各有千秋,各臻其妙,细细品味,其乐无穷。许多千古绝唱和名篇佳句,更是百读不厌,实乃最大之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