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倾城之恋》和散文《谈女人》是张爱玲四十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女人的著作,笔者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并试图将张爱玲在散文中关于女人论述的观点运用到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上去。同时,笔者也希望可以从张爱玲的观点中更透彻的分析她的个人情感,丰富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它的评价截然不同,本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的背景上分析,张爱玲在这篇小说中以她的眼光描写了“饥饿”现象和生活中的“虚假性”,而这部作品自身的虚假性却在于小说情节的构成,主要在于小说结尾的处理.《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时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伊莉萨白.哈罗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作家,怀特派小说的代表之一。她是一位严肃、深刻而又细腻的作家。她关注社会,尤其是关注不利处境中的年轻女性的生存、内心和未来。她擅长人物内心的探索。她是一位将外部现实世界与人物内心世界完美结合于作品的优秀作家。本文旨在介绍这位优秀的作家及其两部颇有影响的作品———《遥远的展望》与《瞭望塔》。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世界文坛声誉卓越的女性作家。《爱的习惯》就是一篇以两性问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追寻双性同体的状态和心情被莱辛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公善 《职大学报》2012,(5):32-34,7
如果说《小团圆》向我们展示了张爱玲的爱情主义,那么《雷峰塔》和《易经》则向我们揭示了张爱玲的另一个信仰,即生活主义。《雷峰塔》、《易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张爱玲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也为我们阅读张爱玲作品尤其是其小说提供了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代表作,小说以书信体的格式描述了一位逆来顺受的黑人女孩如何演变成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该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挖掘,分析其身份认同的渊源和表现,进而研究沃克黑人女性意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是中国和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第一人称”是两位作家在其小说中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件小事》、《伤逝》、《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等都属于“第一人称”小说。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社会,说明了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终其一生,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都在作品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张爱玲的小说也以荒凉和孤独的基调打动无数读者。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孤独意识都反映了中外女性作家对孤独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出身、生平、作品.尤其是爱情,是当时乃至现在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她的作品《爱》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独特的散文,写于1944年4月,正值与“爱人”胡兰成的热恋期。从文风上看,此篇文章与张爱玲前后的散文风格颇不相同。而从作家的隐意式症候来看,这恰恰显现出了由张爱玲的家庭、个人、乱世等几个方面的压抑所形成的矛盾而苍凉的“爱”之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作家的社会局限性、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之间互相背离、隔膜的角度,用神话原型的方式解读了美国小说家Edith Wharton的鬼故事《石榴籽》. 小说中,Wharton呼吁女性作家保持自身的女性特质,肩负责任,以促进女性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剧本创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详细的解读,张爱玲的剧本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她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张爱玲在剧本中对于“理想”、“爱情”、“人生选择”等问题上做了于小说之外的不同的相当深刻的思索。本文从这种视角对张爱玲的三部剧作《不了情》、《太太万岁》和《一曲难忘》,进一步详细解读。随着近年来“张爱玲热”的到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注意到张爱玲的剧本创作,张爱玲的剧本也会更多的作品被改编。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马超的专著《20世纪中国女作家述论》,最近由作家山版社出版。全书18万字,分导论和分论两部分。导论时女性及女性文学的历史境遇、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五四以后现代女性文学崛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现当代各个阶段女性文学的演变做了宏观论述,分论部分选择了庐隐、凌叔华、冯沅君、萧红、张爱玲、张洁、王安忆、残雪、陈染等十三位女作家,对她们的创作历程及风格特征进行了评述。甘肃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明廉认为,“该书将宏观把握和微观评析结合起来,在中国女性文学发…  相似文献   

19.
莱辛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都有着女性独特的语言特色。本文选取莱辛著名的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为载体,在文体学的视角下对小说进行解读,从而领略这位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