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坚持“严”与“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严”,是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教育。父母对子女严格,应该是在子女有了缺点时不是姑息、迁就、护短,而是批评、教育、要求,并帮助他改正。这本身就是一种爱。所谓“爱”,是指爱护、尊重、宽容、谅解。“爱”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在家庭教育中,严格要求和爱护尊重是统一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信任。假如父母在向子女提出某种教育要求时能平等地同子女交谈,讨论,子女则会更加自尊、自重、自信,从而在感情上易于接受也有可能做到父母所提出的要求。赖宁的父母就是这  相似文献   

3.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4.
父母都爱子女,但爱之不当,往往自食苦果,甚至铸下千古遗恨,这是许多父母始料不及的。“只养不教,溺爱放任”,毁了不少可爱的孩子。调查上海市某工读学校及某普通中学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发现工读学校学生的家庭属于溺爱、放任型的是普通中学学生家庭的2.9倍。工读学校有一个13岁的男孩子,自小聪明可爱,倍受父母疼爱,其父母对他百依百顺,一切以他为中心,吃、穿、玩都要让他说了算。进小学以后,这个孩子上课无心,吃零食不断,他自己说,“不吃难过得很。”父母对老师的意见置之不理,一味迁就,放弃教育。结果这个男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父母养育子女的经验,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简要介绍。一、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他。  相似文献   

6.
一忌无限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就,既爱护又严格要求,既放任又有一定限度。二忌过度灌输。儿童的成长发育分为各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孩子的身心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要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意识。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无…  相似文献   

7.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生活里,常常可以看到,子女做错了事,父母加以严厉的管教,但是子女并不因父母管教得严厉与父母离心,表现出俗话所说的“打不开、骂不开”。什么道理呢?因为子女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能理解父母严厉的本意。 如何做到“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想想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当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我们不妨设想,他  相似文献   

9.
世界天才儿童协会主席、台湾师范大学的吴武典教授,把现代父母对子女的爱分成了二类八种。爱的偏差类型四种: 一、爱得太少——缺爱。即父母对子女缺乏关心、爱护。有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也埋没了。二、爱得太多——溺爱。即父母给孩子的物质超过孩子的需要,事无巨  相似文献   

10.
爱,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基本因素,子女是父母爱情树的果实,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是子女生长发育的保证,但是,这慈爱并不等于无限度地给予和满足,有时的不满足反而是更理智的爱。但是现在的父母,特别是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父母们,由于自己没有条件享受生活,没有发展自己的特长,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不愿意让自己  相似文献   

11.
说孝顺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疼我者,父母;爱我者,父母。父母之情,浓如酽茶;父母之恩,重如泰山。 子女长大了,父母的腰弯了,背驼了:子女出息了,父母的面容苍老了,皱纹加深了。父母对子女永远是伟大的奉献,无偿的给予!父母啊,我只能用子女的孝顺来偿还您们给我的一切。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2.
牛翠平 《山东教育》2005,(12):45-46
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世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因为爱子女产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懂得爱子女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养环境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因为它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重大因素。什么是对子女的正确态度?简言之就是八个字:爱而不娇,严而不厉。 “爱而不娇”。就是爱得理智、爱得适度、爱得深沉、含而不露。某刊上登过一篇短文“母亲的帐单”,说的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一天在妈妈的餐盘旁放了张帐单  相似文献   

15.
肖红 《伊犁教育》2005,(4):45-4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一个父母为教育子女都付出了许多。作为父母,在做这些应该做的事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爱,并让爱延续,因为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孝心无价     
【阅读导引】父母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子女,子女也应当孝敬父母,回报他们。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一分汗水,就多一分收获。可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着父母对子女爱得越多,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回报越少的现象。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爱得过了头。首先,父母过度的爱护表现在舍不得让子女受半点委屈,对子女的要求不加分析,有求必应,宁肯自己不吃不喝,  相似文献   

18.
刘丽萍 《教师》2013,(3):10-10
为人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但如何关爱子女呢?这是当今社会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做父母的必须明白爱小孩子的方法。”他认为: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可是爱的方法很容易错,  相似文献   

19.
有能力的爱为人父母,心底一定爱自己的子女,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每一位父母教孩子的方法不同,他们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子女好。做父母确实不易。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在自己的成长期里,也许从来没有好好尝过被宠爱的滋味,我们缺乏成长时最需要的鼓励和肯定,留在脑海中的尽是被打击、被否定的童年阴影。所以,“当日不曾被爱,今天亦不懂去爱”。这不是一个漂亮的  相似文献   

20.
周凯 《家教指南》2008,(2):20-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是现代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