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吴式太极拳的步型正步:左右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后脚尖在八方线的中心交点.前脚跟在45°的隅线上为正步。这是面向正前方的步法,其正确的间隔距离是两脚间隔宽约一脚,脚尖和脚跟距离为一脚长(图1)。  相似文献   

2.
张凯 《精武》2006,(3):16-17
三皇炮捶最基本的步型步法,虽然名称有的与其他拳种相同,然而对技术动作却有自己独特之处。三皇炮捶的步型主要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并步、丁步和本门特有的圈裆步(又称四六步)等。其要领要求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3.
汪文忠 《武当》2014,(11):50-50
步法技术是散打运动中的重要技术,步法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散打整体技术的发挥。散打的步法是由武术中的步法演变过来的。在习练武术步法时,增加散打步法的训练,可以提高散打步法的实用性。一、武术步法与散打步法的特点(一)武术步法的特点习练武术中的步法步型,主要是用来增进腿部力量和速度,以提高两腿移动转换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最基本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和虚步等五种。弓步,以右弓步为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后分开,相距约三脚掌,右膝前弓,左腿微屈后伸。  相似文献   

4.
李让仁 《武当》2013,(8):28-29
八卦掌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提步、内一字步、外一字步等等。八卦掌基本步法有蹬泥步、自然步、鸡步、鸵步、鹤步、含步、续步,和实战中常用的扣、摆、掰、碾、跟、擩、偷、垫、箭等步法,以及急进、急退、横移斜进、斜移横进、斜闪、后闪、回身过步、罗圈步、螺旋步等等。八卦掌步法功力训练的手段非常之多,其中结合技击以行走各种平面线路图和走转标杆为主要手段。通常根据习练者的不同条件或目的选择相应路线图,初期以走蹚泥步为基本步法,逐步融会"含步、续步、擩步,以及进、退、过、扣、摆、碾、转等步法和身法"综合习练。现介绍几种练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式子,总共三十七个,其步型的大多数为正步,其次是隅步,还有若干其它步型。步型加上变化即为步法,步法的变化有二十四种。本篇着重介绍步型,现分述如下: 正步:正步的尺度是练拳者同身的一脚长、一脚宽,前脚跟和后脚尖分别  相似文献   

6.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之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在实际训练中间,间歇训练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中长跑训练中通常采用以距离长短来发展中长跑运动员所需的不同竞技能力。按距离长短可分为短距离间歇、中距离间歇和长距离间歇三种。不  相似文献   

7.
(上接第1期)4.2“一步蹬跳式”步法及训练法“一步蹬跳式”步法是指,当来球离身体约有1m以内的距离时,采用蹬跳一步就出手击球的步法。4.2.1蹬跳式步法的优点(1)由于采用蹬跳式的发力,脚对地面的作用力较大,因而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相应也大,这样从步...  相似文献   

8.
朱保荣 《精武》2005,(6):42-43
拳谚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由此可见步法在格斗中的地位。李小龙曾说过:“我的全部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和发力。如果有人学到它们,则不管面对任何类型和等级的对手,都能象闪电一样地贴近对手,并以霹雳般重击将对手击倒。”近身就要依靠步法。李小龙把步法训练作为截拳道的重要训练内容。只有真正掌握了截拳道的步法,才能更好地运用截拳道这一搏击武器。下面笔者将截拳道的步法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计算训练法为希望掌握间歇训练的教练员提供了一种在一次间歇跑训练中应该采用的跑速、距离、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的合理安排。这种训练法所用一切数据都是在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制定的,因此叫“计算训练法”。计算训练法有五个主要表格组成:(1)成绩得分表;(2)速度表;(3)恒速表;(4)百分比速度表;(5)每哩平均速度表。基中最重要的是“速  相似文献   

10.
雪夜 《精武》2004,(10):33-35
腿法作为一种攻击距离长、力量大的格斗技术,在各种技击术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拳谚"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拳打三分,脚踢七分"都强调了腿法的重要性。截拳道是一门实战性极强的武技,强调攻击性,对腿法的训练有独到的方法。笔者在此根据截拳道基本功及自身修习所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腿功训练法,供广大截拳道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邱玉  江银华 《精武》2006,(12):23-23
一、步法的基础很多人练习步法,主要是练习技术,以为技术做好了,就万事大吉,可事实上却是技术练习不少,但进步缓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代体育运动训练学论述人体移动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腿部的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一定要足够大,否则十分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而大家都认为心意拳中最基础、并不十分重视的“鸡步”(遛鸡腿)却是极好的腿部力量训练(特别是针对步法所需的力量)。当然,现代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亦同样能取得类似甚至更好的效果,但单论针对贴近心意风格的专项步法要求的力量,还是以心意拳的鸡步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间歇时间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练习的方法。它区别于重复训练法的最主要之点,就是严格控制每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间歇训练法作为提高机体无氧竞技能力和有氧竞技能力的有效手段,已为运动界所广泛接受,并且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国外不少学者对成人进行间歇训练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过研究,为这种训练法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提  相似文献   

13.
武术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损伤常见于武术训练以及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武术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主要步型,各步型均要求身体处于半蹲姿势,关节稳定性相对下降,最易受伤。武术的跳跃动作较多,要求起得高、落得稳,且跳跃动作的起跳、落地技术多变,需要膝部的迅猛发力。落地时技术也多用屈膝半蹲的姿势定型,或起跳腿单足落地,或屈膝盘膝落地技术。因此腾空高而落地猛,往往易使膝部受伤。  相似文献   

14.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15.
篮 球运动特点及现代篮球比赛实践告诉我们 ,一个队或某个个人要取得好的比赛成绩 ,就必须能攻善守 ,攻守兼备。球队防守水平的高低对取胜至关重要。从防守的技术要求来看 ,各种带有攻击性和破坏性、变化快而连贯的防守步法是良好防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因此 ,对于少年篮球运动员 ,要认真研究其防守步法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力求科学训练 ,从小打好防守步法的基本功。1加强引导 ,从思想上重视各种防守步法是防守技术中的基本功。初学者一般应掌握以下基本步法 :滑步(包括侧滑步和前、后滑步)、碎步(也称滑跳步)、攻击步、后撤步、交叉步…  相似文献   

16.
自然门步法     
陈怀信 《精武》2006,(7):14-15
武术训练中常用步法有进步、退步、上步、撤步、盖步、插步、击步、弧形步等。除此之外,自然门技击法中还有挤步、垫步、左闪步、右闪步、左车闪步、右车闪步、前跃步、后跃步、浪步、游击步等10种步法。下面,以脚印的示意图来说明自然门步法(图1)。  相似文献   

17.
形意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好拳法,要想练好它,首先就必须练好它的基本功,而形意拳的基本功就是站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式、鹰捉式)。 桩功三体式即两腿前后弯曲,前腿屈30°左右,后腿约屈70°左右,俗话说前三后七。左脚在前成小写一字型、后脚为右脚成大写的一字型、前后组成类似丁字步型,但又不是丁字步,两腿和胯要有夹剪的劲,类似于剪刀的力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意拳的鸡腿步,亦是三体式桩功。  相似文献   

18.
一、几个基本动作的技术要求和作用 1.步型和步法骑龙步、麒麟步和弓步是南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步型和步法,亦是较能反映南拳风格特色的动作。步稳是南拳的特点。步稳要取决于重心和角度。身体重心低,双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适当偏大,步就稳。因而要做好动作时,两脚间的距离要适当拉大(构成角度大),腿是处于半蹲状态(身体重心低)。骑龙步,它是通过前腿半蹲,后腿膝关节弯曲,用脚前掌撑地,使重心下移,需要变换其他动作时是通过后脚前掌撑地,利用支撑  相似文献   

19.
郗恩庭说步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板与横板在步法训练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直板侧身多,主要练左右步法、近台的步法。步法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学不好并步,加—个小碎步,像邓亚萍那种,也挺好,你还不容易看出来。横板选手,如果反手弧圈相当强,那肯定是交叉步多,但还是要分情况,视来球而定。有的来球角度不大,就用并步(跳步)上去冲;如果角度大,你用交叉步赶过去,也得交叉回来,否则距离太远回不来。欧洲人力量大、个子大,在多个击球点上都能发出很大的力来,而中国人就必须抢高点。像王涛,不也是并步吗?他用不上多少交叉步,有时候真交叉过去扑完正手,再反交叉回来,就只能改削了,他反面是生胶,回来能削就不错了,这也是一种方法。像郭跃华,就是并步加交叉,一跑交叉两脚就到,但是有时候回不来了,又不会反手拉,就  相似文献   

20.
(一)不间断长跑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跑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