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小团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孤军奋战,如各方面力量协同作战,会使转化工作变得更加迅捷有效。班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可融化小团体的坚冰。建议代老师试一试"四子方针"。  相似文献   

2.
班级中,经常会有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窃窃私语,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总是簇拥在一起,俨然是一个个小团体。小团体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基础一般是团员相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或是共同的经历等。小团体的存在能满足小学生归属感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由于小团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目标和行为规则,因此,小团体的存在对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小团体的利益和规则会与班级的利益和纪律相抵触,也可能会因为小团体的活动过于频繁而影响了团员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视班级中的小团体,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期,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班级"小团体"是学生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因其对班级有不利的一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棘手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从加强班级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等方面着手,给不同的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都知道,在每个集体中都有一些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交往等自发地组织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群体,这些非正式的群体可以简称为“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协调抓好班级管理,那就必须先去协调好班内的若干个“小团体”,使这些“小团体”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消极的一面。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徐映映 《成才之路》2011,(24):16-16
在班级里面,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建设和形成,助长了同学们身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如哥儿们义气,扰乱课堂纪律,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但我们不能因为小团体有不良的倾向存在,就企图封杀他们。对于班内特殊的小团体,班主任不能漠视它的存在,有意拆散也不是很好。长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是通过疏导来实施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杨辉 《黑河教育》2014,(8):15-15
正新的课程改革不仅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给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策略带来了改变,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了变化。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能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班级凝聚力的培养高一下学期文理科刚分完班,由于对学生全面了解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班级成立之初需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其中最紧迫的问题就是班级凝聚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小团体意识比较普遍,45人的班级分成了好几个"派别",要么是  相似文献   

7.
一个教学班内常常会出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小团体”(即非组织群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青少年个体逐步社会化的需要.事实表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如班级、团队或小组往往不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而自由结成的“小团体”在满足其心理需要上,有时会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以兴趣爱好为心理基础的“小团体”,其成员可以在“小团体”中实现其兴趣爱好:踢球、唱歌、研究学习……对班内存在的“小团体”,有的班主任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有的则全盘否定,一律禁止,这都是不对的.据笔者了解,“小团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益“小团体”,一是危险“小团体”.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讲话",作为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精神成长引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班主任每周面对学生的讲话达七八次之多,字数达一两万字.可是,令不少班主任苦恼的是,许多学生把班主任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听不进去,导致不少班主任发出"现在的学生真是刀枪不入"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之友》2013,(Z1):122
他们为何"抱团"?他们是否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他们是否是为班级增添活力的精灵?您是否还在被学生小团体所扰,与之斗智斗勇?您现在是否乐于与小团体打成一片,因为他们为您省了不少操持活动的心?学生小团体何以产生?回想您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曾在学生小团体之中?您觉得小团体会影响班级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吗?怎样面对学生小团体?我们期待您的故事,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案例呈现:本学期,赵老师接了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接手新班,赵老师先找这个班初一时的班主任李老师了解班级情况,李老师说班级整体情况很好,只是个别学生喜欢抱团,并告诫赵老师,一定得细心留意,特别是以小志为首的那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教育多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众多,学生个性不一,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团体"。现今小学阶段,班级小团体现象已很明显。小团体的存在有好处,但也有一定的弊端。作为教育者,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中的小团体朝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难倒的垃圾>一文中的情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面对教室中脏乱差的现象,班主任肯定会着手处理,但文中班主任的处理方式并不可取.首先,班主任亲自清扫教室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自我,他们对老师的苦心未必"买账",甚至有同学会认为这是老师无能的表现.其次,更不能随意指定同学去倒垃圾,否则就可能遇到文中的学生同样的反应:"怎么就叫我?又不是我值日!"如果碰到一个有个性的同学不愿意去倒垃圾,极易引发师生冲突,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学生摄于老师的权威也可能会把垃圾倒掉,但心里肯定"不爽".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对于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面对"减负"这样一个大环境、大课题,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减负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刘凤 《考试周刊》2015,(25):184
面对中职生各种各样的情况,班主任必须对症下药地处理,处理得好,学生会认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师生关系不但不会受到影响,还会更"铁",但如果处理得不好,学生即使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暂时就范,也肯定不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师生关系还会因此蒙上阴影。作者通过本文案例,探析在服务型领导者角色定位下的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应对中职生的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基本特点1.从"同性别"交往转向"异性别"交往。在青春期早期,同性同伴群体占主导地位,小团体几乎都是同性成员,这是青春期以前模式的延续。逐渐地,"小团体被融合到更大的组合中,称之为集群。最终,集群又分解成混性别的小团体"。[1]374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他认为,在青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最头疼的问题,尤其"千锤百炼"、"油盐不进"类型的问题学生,更是让很多班主任望而却步。做班主任的老师想着找机会辞职;没做过班主任的老师提心吊胆,生怕校长找谈话让他担任班主任,甚至有的老师说给多少钱都不做班主任,因为问题学生使得班主任没有幸福可言。其实,"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问题学生,做班主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小团体,有它发展的阶段规律,良性的发展态势与不良的发展态势,都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须面对的。虽然班级应对的方法不同,但都离不开用“人文”管理,人文关怀才能使班级更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生命力。面对学生三年的生理发展需要和学习需求,班级在管理上也要随时作出阶段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伊始,总有一些班级由于种种原因,会更换班主任,也会有个别班主任临危授命,接手一个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班级。面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一方面这体现了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与肯定(这个决定肯定是在领导反复斟酌之后才做出的),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也能使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情感需求和社交体验使幼儿形成"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有的是短期的、暂时性的,有的是稳定的、长期存在的。个体因气质不同,可参与一个团体,也可"横跨"多个团体。但"小团体"因团体成员力量不均和团体之间力量不等,容易出现"核心—边缘"的不良现象。教师应正确认识"小团体"的存在价值,尊重幼儿的个体独特性,协助弱势幼儿获得发展,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小团体",实现"小团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小团体”,有些小团体对班级的负面影响较小,有些却不然。如何正确地教育指导这些“小团体”,需班主任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现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