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儒家的影响是趋于形而下的,道家的影响则是趋于形而上的,前者主要体现在政治伦理方面,后者突出表现在思维和哲学意识方面。本文力图探索道家“形而上”的道统论对他们的修辞观和修辞方法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自由观”是萨特“人学”哲学的核心,萨特“自由观”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不仅能充分认识到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消极作用,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通过对“困惑”的充分认识,才能抓住矛盾、认识缺陷,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丰富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继承和发展超越关系。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把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改造发展为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传统提炼上升到时代精神的最高峰,在哲学基本问题、认识论和发展观三个方面体现了丰厚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超越,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余华的文学真实观产生了最直接、最集中、最深刻的影响:关于“个人的真实”的看法、关于“文明、秩序”的态度、关于作家要处在“不断发现之中”的观点及对非理性层面的把握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可以在生命哲学里找到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天”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但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甲金文时代。本文结合甲金文和传世典籍的相关材料,对我国古人对“天”这一观念的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梳理,从而探讨一下古人的神学观。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是"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质量都应是指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总是与人们对高等教育产出的认识密切相关的。由于高等教育产出主要存在产品观和服务观等几种不同的观点,以此为基础也就必然会存在产品质量观、服务质量观等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系统,它应是教学双方的辩证的统一。对高等学校来说,它主要是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因此应侧重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而对求学者个人而言,其求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过程,因此应侧重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整体上看,高等教育质量是“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辞欲巧”的信爷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型语言观,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型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重构型语观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一种实践形态。人的发展作为一种实践,是要受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才得以进行的。天人观,人性论、群已观和人格理想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人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哲学基础,也是中国古代“人的发展”的主要哲学思想基础,由于古代中国社会“人的发展”总体上是处于自发和萌芽状态,对其实践经验总结的“人的发展”思想虽然丰富,但毕竟是很零碎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故也只能是处于萌芽状态的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前 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5,(12):5-5
在如今的校园,左一个“我晕”,右一个“我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果你不是“圈内之人”.知道什么是“特困生”和“觉皇”吗?“特困生”就是早上笫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学生.“觉皇”就是嗜睡的人.是不是觉得自己落伍了?这些都是时下校园流行的“行话”。面对这些受学生喜欢.却令家长老师头痛的“异类语言”,我匀究竟是该追捧还是该捧杀?  相似文献   

12.
渴望会神功     
我坐在飞毯上,盘着腿,风在耳边“嗖嗖”掠过。在云雾中穿行,没有什么能阻止我。鸟儿从身边飘过,只要一伸手,就能吃到鲜香的鸟翅。可我没有,因为习武之人不杀生。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它以哲学范畴依次递进的逻辑体系,建构了哲学的理论形态,透视了党的建党纲领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4.
沧州武术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上沧州武林不但英豪辈出,而且这些习武之人讲究武德修养、提倡侠义精神,是中华武林的杰出代表.这一性格群体的形成与沧州一带从西汉河间献王以来就开始的儒学文化积淀有关系,也与这些习武之人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明清以来沧州武师身上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他们“铁肩担道义”的做法,是我们后世应该提倡的担当精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比”是汉代的判例表现形式,作为判例的“比”在法律渊源和司法实践中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律的宽省、独尊儒术的政治需求、效法先王的文化传统,使得汉代的“比”大量适用。这对法律渊源、法律内容和司法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哲学基础和价值目标,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与“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而且是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20世纪后叶 ,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 ,人类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挑战。强调依据信息技术进行意义建构与知识创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与学习观盛行于西方世界 ,并对曾经流行并仍存在于现行教育中的知识传递观以及相应的传统的认识论发起了攻势强劲的批判。为了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以及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模式 ,我认为对建构主义从哲学与心理学两个方面追根溯源是十分必要的。一、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渊源   (一 )维柯的“新科学”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 ,建构主义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和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倡导于不同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但相同氛围产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的现实主义学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渊源;坚持艺术“反映论”原则,把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理解为对现象和本质进行综合认识、整体反映的总体观。卢卡奇关注人的整体性,认为文学创作是生活的再度体验;左联注重文学的阶级性,认为文学应为阶级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王国维坚持哲学是一般方法论原理,认为哲学是教育学之母,研究教育的人一定要懂哲学。他的“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渊源,其重要哲学基础是德国理性哲学家康德的知、情、意三分论,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及古希腊圣贤的“德福合一”论等。  相似文献   

20.
在武侠小说中,人们总是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称赞习武之人的灵动和敏锐。其实,孩子智力的发展就是从“耳聪目明”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