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使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全球特征。全球化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定位?教育怎样培养“国际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今天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宏观视界下的大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人类再一次站在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于是“选择”、“反思”、“批判”等话语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人们谈论、探询和争鸣的话题。在世人众多的追问中,也包括“大学是什么?”、“大学何以存在?”、“大学以何发展?”等这些在往日看来完全是常识性的问题。可见,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正赋予大学以新的内涵,使大学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由此,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大学的外在特征,重读大学的理性精神,便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谈到上网,听得最多的就是“INTERNET”,那么究竟什么是INTERNET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什么?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使人才发展失去了全面和平衡,而这种不和谐使中国学生背负起越来越多的缺点,从而在人才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来意义,让中国的下一代全面发展,正在成为人们的呼声。中国学生缺少什么中国学生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常常在教育界乃至更广范围内被谈及的话题。有的人说,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4年全球共有41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5.
在电话发明的当时,很少有人能立即意识到这种发明从根本上永远地改变了人类的通讯面貌。今天,当一种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新事物以雷霆万钧之势闯入人类生活的时候,人们的反应依然如此。人们对“信息高速公路”这个词很快就熟悉起来,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每个人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它对人类文明有着怎样的潜在影响力?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信息高速公路”是全球性快速资讯交流网络,它的核心和雏形是INTERNET。 INTERNET的含义是“联在  相似文献   

6.
“把教育还给教育”,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的一句话。从国家决策者的角度,李显龙将两个“教育”并提,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教育领域中的失真现象,并试图在政策层面使教育真正成为教育。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怎么了?真正的、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7.
笔者到中小学调研,许多老师向我反映:我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刚弄清楚了什么叫素质教育,现在冒出来个创新教育,又把我们搞糊涂了。素质教育同创新教育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创新教育的前后两个字一颠倒,又成了教育创新,这是不是搞文字游戏?教育系统不断出新名词,是不是赶时髦?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为对大家开展教育改革有所启发,笔者不避浅陋,直率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什么叫创新教育?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创新。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借用中国的三个成语来概括,叫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相似文献   

8.
语言在人们进行相互交流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组织,外语学习自然成为当今的热门。但对于我们非英语国家人来说,掌握英语颇有难度。那么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掌握英语,有什么捷径呢?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将英语说得好、说得准呢?美国新创国际外语学校广州分校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新创“全英语环境”课程是基于对儿童发展中需求的观察而特设的,其目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教育》一书中写道 :“通往幸福与成功的捷径在哪里 ?决定一个人成为社会栋梁或庸碌之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情绪智商。即我们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现在心理学把善于控制、运用情感的机能称为“情绪智商” ,即情商、情商研究表明 :情商既包含心理素质成分 ,又具有实际技能、技巧的因素 ,两者结合 ,可产生巨大的效能。现代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 ,可目前我国总体教育水平低 ,应试教育下的孩子“高分低能” ,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 ,这是一普遍的共识。要想改…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电视要肩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责任(一)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人文”“、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等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现在又出现了“人文奥运”的说法,就连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也与“人文”有关。但究竟什么是“人文”?我们从“人文”一词的起源和内涵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自始至终含盖着“人”与“文”两个概念。在立论的意义上“,人”归…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使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全球特征。全球化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定位?教育怎样培养"国际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今天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钟表有颗星,就是烟台的北极星”。这颗星是怎样升起来的?它升腾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我们调查了“北极星人”,他们的回答是:“发展企业教育,促进企业发展。” 十几年来,北极星人扎扎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成为“全人”,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雅氏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师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生死教育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生死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在文化传统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两地生死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生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庆环 《宣武教育》2005,(12):45-46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什么?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使人才发展失去了全面和平衡,而这种不和谐使中国学生背负起越来越多的缺点,从而在人才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来意义,让中国的下一代全面发展,正在成为人们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吴忠县利通一小不满足于“开几次会、讲几次话、作几次报告”,而是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首先,他们多次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向雷锋学些什么?”“讲文明礼貌是不是虚伪?”“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为人人是不是会吃亏?”等问题,明确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意义。各班级利用讲座、广播、墙报、故事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人对于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是不可能通过灌输而获得的.而只能通过对历史、对传统、对生命的领悟而发现。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类人生意义的问题难以仅仅依靠理性、逻辑、概念与范畴而获得确解,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如何争取一种“共赢”的“全球化”,已现实地摆在广大有识之士的面前。在全球化的澎湃浪潮中,教育全球化(GlobalizationofEducation)初见端倪,成为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方兴未艾的重要领域,它给各国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多个维度阐明教育全球化的涵义,指明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挑战,希冀对制定与落实中国教育的全球化战略有所裨益。一、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教育全球化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人们对它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学术界,对教育全球化似乎也没有明晰…  相似文献   

19.
吴亚萍 《宁夏教育》2013,(7):124-125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我们希望拥有什么东西,想做成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之一的现象学,置于教育研究的语境内,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当“教育”被称为是“现象”的时候,意味着什么?现象与教育怎样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教育学出发理解的现象学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学?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终将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启发定位在“学会看”,并主张以现象学的态度和精神来进行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