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舍作为一位悲剧大家,创作了许多悲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这些悲剧人物根据其人生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挣扎求生的悲剧人物,因循守旧的悲剧人物,动摇彷徨的悲剧人物和孤独抗争的悲剧人物。每一类型的悲剧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而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老舍作为一位悲剧大家,创作了许多悲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这些悲剧人物根据其人生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挣扎求生的悲剧人物,因循守旧的悲剧人物,动摇彷徨的悲剧人物和孤独抗争的悲剧人物。每一类型的悲剧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而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悲剧具有与西方悲剧不同的审美特征,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不但是历史正义的化身,而且在道德上比较完美。西方悲剧冲突就不在悲剧人物身上展开,而是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之间展开,悲剧人物在不懈的斗争中达到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统一。中国悲剧有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心理,这与西方悲剧迥然有异,主要区别在于悲剧中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4.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19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5.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6.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悲剧理论的童年时代,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系统化的悲剧理论,为悲剧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悲剧的产生与作用。对于悲剧情节发展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悲剧故事的展开和悲剧人物的结局,其原因并不在于上天早已安排的命运,而是悲剧人物本身的行为过失所致。文章从悲剧人物“过失说”提出的背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的缺失和“过失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亚里士多德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说”首次从人物自身寻找悲剧根源,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内在因素。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将悲剧原因深化为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错误说”为性格悲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徽州女人》中“女人”命运的悲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徽州女人》属于悲剧艺术,"女人"是悲剧人物。悲剧精神具有民族特征,中国的悲剧精神强调道德内涵,悲剧人物对于不幸命运的抗争,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明火执仗的拼斗、巧妙周旋和隐忍退让。  相似文献   

10.
老舍作为一位悲剧大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明显的类型性特点。依其悲剧因素、人物特点、艺术风格等诸多因素大体有双重结构型、喜剧味很浓的悲剧人物、彷徨动摇型、处在社会最底层悲剧人物四类悲剧。老舍悲剧观的两大基石是: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二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重视悲剧人物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提高欣赏水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都是很有帮助的。对学生进行悲剧人物美感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悲剧人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使人悲观失望。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①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死亡,悲剧人物往往是具有崇高品质的英雄人物。当然,要让学生明白,悲剧人物不一定都是英雄人物,但一般都是正面人物,或是遭受欺压的被损害的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具有美…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悲剧最初起源于祭祀酒神奥尼索斯而进行的一些庆典活动,由于其题材大多取自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和希腊史诗,因此其内容大多都会显得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中存在的冲突往往难以调和,难以摆脱的命运最终导致其人物悲惨的结局。本文将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例,通过对比悲剧人物的命运和整个悲剧走向,分析古希腊悲剧人物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尤三姐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悲剧人物,两个人物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在我们去体会这些悲剧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时,美感的体验也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本文就《史记》中几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她以她的姿态绽放——论林徽因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唐代咏史诗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识,其表层是个体悲剧意识,深层是历史悲剧意识.前者从对悲剧性历史人物的一再吟咏、对历史人物悲剧意蕴的深入开掘反映出来,后者则渗透在对历史上的个体及王朝悲剧命运的体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被人们定义为爱情和复仇小说,但在这简单的爱与复仇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人物悲剧原因。这场爱不仅是人物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者在全书巧妙运用象征艺术来揭示人物性格。它承载了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众多内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20.
孙创业 《华章》2007,(8):84
中西方悲剧,因其内在文化底蕴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西方的悲剧表现为"悲壮",中国的悲剧表现为"悲苦".西方的悲剧人物更具个人主体性意志与思辨色彩,而中国的悲剧人物则更多地不自觉地去实践仁义道德,维护现有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