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德国文化传统德意志民族给世界奉献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者、大文豪、艺术泰斗和科学巨匠,堪称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文化民族。但是,恰恰在德国也产生了希特勒和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的缺失症,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什么?民族精神是什么?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成了天方夜谭。历史教育肩负着国家认同、国民素质的培养任务,在历史教育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历史教育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产生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自我认同?笔者在此仅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角度出发,谈一点个人浅见,希冀对教科书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歌德是启蒙运动以后最具世界眼光的西方哲人之一。歌德的“世界眼光”表现为“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的宏阔文化视野。歌德时代的德国人依然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而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鉴和文明互鉴。因此歌德提出:“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歌德“环视四周”,以德国为中心,不断向整个欧洲、整个世界拓展,最终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来临了”的命题;同时强调,借鉴外国民族的文化,既要“植根本土”,又应“符合性格”。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仅仅因为生理上的存在而不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的人群,是不能称之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近期,中国京剧院等传统的戏曲进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演出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响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曾说,“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出来,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民族的文化就凸显出来。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有人来继承、来研究,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才”。他还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灵魂,这种灵魂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去创新,都不能离开本身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日本民族善于吸收和融汇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同时,又较好地保存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我国的包装界如何既强调民族传统,又不否定现代文化,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又不丢掉优秀的传统,不丧失本民族的特色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在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内,也存在着严重的全盘西化的倾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力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当代艺术设计能够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显示出民族的魅力,才能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后,导致当前我国社会人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容、文化内涵和存在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隔阂。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其发展的兴衰荣辱,如今承受着来自世界各国家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对此,应该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继续发扬光大。基于此,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为重点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应对姿态和立足的根本,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社会文化选择的崛起之路,以期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得到长远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于是新课程下的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加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应该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两朵奇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文化流动规律,从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视角审视了奥林匹克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两朵奇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文化流动规律,从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视角审视了奥林匹克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民族主义就是一种以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及强化,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谋求民族文化保留、复兴与壮大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和民族主义类型,它的原初代表首推德国。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相互交织;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世界上的每一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我们把体现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切物质设施、制度规范、行为习俗与政治思想统称为"民族根"文化。我国的"民族根"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典型性尤为显著。只是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日趋激烈。对此,中国传统文化也必须进行合时性的文化选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蕴涵着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自觉的基本原则,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笑寒 《职业技术》2006,(24):111-11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传统文化的含量也越发丰富。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其中既有显形的如礼俗,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文化;也有隐形的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如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的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职业培训方式的实用化倾向。德意志民族国家文化传统对此特点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德意志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长期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模式,形成了此种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没有一个民族不是借助外来民族文化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前进的。族内交往与族际的整合涵盖了民族交往的全部领域,而民族交往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因此,考察民族交往(特别是族际交往)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世界历史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中,“精神小康”建设同样重要。文化建设比经济建设更沉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上的全球主义趋势已成为新的文化挑战。要警惕文化上“全球主义”对民族国家文化的浸蚀。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是弘扬民族国家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内涵。陕西文学创作对民族国家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其优良传统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学校教育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