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的实在是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存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是通过研究者主体意识加工之后的成果。组成这些成果的最小单位是历史名词,或叫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任何科学,都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是概念的系统。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历史的客体,还要研究主体如何去反映客体。这种研究可以从历史名词做起,弄清每一个历史名词的特点,包括名词的产生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实在,等等。 用来表述历史名词的语言,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教科书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述的,教师讲课是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和教学中,发现有不少的历史名词音读错了,长期以错就错,影响非同小可。现对一部分历史名词读音予以归纳,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
历史词具有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和程度性等静态属性。专有名词和个体名词的个体离散性最强,具有最明显的空间性;表示历史朝代或历代帝王年号的历史名词时间性最强;许多反映我国封建时代男尊女卑伦理关系和皇权至上等级制度的历史词极具文化性;能进入“很+名词”组合的历史名词则呈现程度性。  相似文献   

4.
动词、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上名词的色彩,这种语法现象叫名词化。名词化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本文回顾了名词化的历史,在与名词化的现状对比后发现,古汉语名词化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都有体现,而现代汉语的名词化则基本上都直接体现在词法层面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试着分析了名词化的规律,重点是现代汉语里名词化的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名词化所带来的歧义现象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表达符号和表达习惯。同一个国家.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或者相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表达形式。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当我们在阅读有关历史材料时.往往会发现一些古今语言表述的差异性.也要注意同一个历史名词或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6.
名词的空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态语言常以数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现代汉语以量词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量词显示出名词空间性的强弱差别。句法位置对名词的空间性有重要影响,主语句法位置能够充分地保持名词的空间性,事例句的宾语位置会强化名词空间性,事类句的宾语位置削弱名词的空间性。定语句法位置名词空间性的强弱与定语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名词并列连用结构的名词排列是有次序的.通过对《吕氏春秋》中的名词并列连用现象的考察,发现上古代汉语并列名词的排列次序主要是由其语音、意义和语用来决定的.语言信息的处理受到人类发音器官、认知心理、社会文化、交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影响上古代汉语并列名词排序的语音原则有声调平上去入顺序原则、声母的清浊顺序原则.影响名词排序的意义原则有时间先后原则、约定俗成的空间顺序原则、地位尊卑原则、同类分层原则.此外,具体语境也会影响名词的次序.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普通名词是由表示国名、地名或商标名的专有名词转化而来。它们的背后记录着商业文明的痕迹,本文从词源学和词义变化的角度,结合世界商业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专有名词普通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名词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中“子”字作为名词后缀的用法已经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15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这一名词后缀的使用不仅涉及到汉语名词的结构问题,还涉及到不同的语义表达问题。本文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笔者归纳出了制约汉语名词后缀“子”字用法的七条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凌明  张华 《陕西教育》2007,(12):16-16
在日语句子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形式名詞.所谓形式名词,是指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意义的名词,也有语法书称其为形式体言.  相似文献   

12.
“人名命名词”,即专有人称名词普通化,这是构成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人称名词或由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中的人名演变而来.或由小说、戏剧等文学、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名字演变而来,或由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制造商等名人的名字演变而来,或源于日常生活及历史事件等.这些不同的用途和发展演变而来的人称名词反映了英语词汇发展变化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的私立学校复兴了。全国到底有多少所私立学校,一时还难以说清。记者曾走访了教育权威部门,那里没有管私立学校的司或处。据某刊载,私立  相似文献   

14.
毕节方言地名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探寻毕节方言地名词的历史层次,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毕节方言地名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涵盖秦汉、明清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是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很多名词都具有动词功能,即名词有动词的含义,例如:to have a smode-tosmoke;to pay a visit to China=to viait China;to have a look =to look;to take up arms=to arm oneself;to put an end to something=to end something等等.这些例子里的名词本身都有动词含义,都可以舍去与之搭配的动词而独立作动词用。有时之所以用其名词形式而不用动词形式,多是为了语言关系或句子平衡,因为动词太多会使句子显得太“冲”而不那么文雅,犹如人之缺乏端庄稳重,所以句子规格愈高,名词愈多,动词相对愈少。但有时要达到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效果,用其动词形式更好。有些同志教授英语时把名词和动词截然分开,忽视它们的双重性,这主要是受了我们母语—汉语影响。因为在汉语中,名词一般只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属性。而在英语中,名词不但可以用作动词而且往往使句子变得更生动,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表达中,一个名词常常会有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或名词做定语来说明其性质、特征、用途等。考生在解答与这种语言现象有关的题目时,常不知道怎样确定多个定语的排列顺序。本文拟从九个方面予以探讨性解答,以资备考。  相似文献   

17.
13.不可数名词为什么有时会变为可数名词?怎样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 不可数名词通常指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而言,它们有时在句中充当可数名词,或在其前加不定冠词“a”,或在词尾加“s”变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正确解释历史名词,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本概念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重要条件。历史名词,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件著作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在解释历史名词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有的仅就字面上解释,有的只从内容的某一方面作出回答。如在解释“官渡之战”时,竞简单地答成“在官渡打的一仗”,或“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的一次战役”。这样的回答,显然  相似文献   

19.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在1990年的语言学大会上的发言推动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热潮以来,很多研究者引用了韩礼德的发言概要,并且引用不可数名词对生态的影响为佐证。然而经过仔细分析生态语言学和不可数名词就会进一步的认识,不可数名词中只有物质名词才与生态有真正的实际关联,而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和用法本身符合客观世界和人们的认知活动,没有直接的生态威胁,只有人们的主观活动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