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校园,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校园"软伤害"却有所抬头.这里所说的"软伤害"区别于直接的身体暴力伤害,主要是指教师以恶毒阴险的语言、冷若冰霜的神情、粗暴恶劣的态度对学生的自尊、自信、智力、情感、心理、人际关系等问接的施以精神伤害的行为.其中,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软伤害"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它又被称为"心罚"。校园"软暴力"通常指教师对学生在精神、心灵上,采用不恰当的语言、神态、表情、文字等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它犹如鸦片,长期在"软暴力"影响下的孩子,其心灵上的摧残、灵魂上的伤害是无法治愈的。被"软暴力"之后的人,感  相似文献   

5.
在体罚现象越来越少的今天,心理惩罚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暴力,二是冷面伤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日前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教育与职业》2008,(8):191-192
近年来,由于教师的伤害性语言造成学生极端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语言暴力"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文章试就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1.地理教学中"语言暴力"的概念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教师用语不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校园精神暴力问题.2004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公布了一项内容为"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已成为对幼儿身心伤害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滥用话语权是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教师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及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除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三点措施,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合理宣泄情绪,注重师德,为幼儿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体罚这种显性的教育暴力而言,教师的语言伤害对学生的危害具有迟滞性和隐蔽性。因此,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伤害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学校和社会也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挖掘语言伤害存在的原因,努力遏制语言伤害的出现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于近期发布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所谓语言伤害主要是指说话者运用怀疑、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暴力"剖析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近期结果看,它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压抑学生的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其和教师的对立情绪,直至引起厌学、辍学;从长期影响看,它刺伤了学生的心灵,容易造成学生孤闭、冷漠、不合群的畸形心理,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消除的痛.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站     
在校小学生最怕语言伤害“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近日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调查组有关专家指出,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语言暴力”和“同伴暴力”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项调查结果提醒学校、社会和家庭要注意少年儿童在校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校园软环境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时下电视语言生态,一种较为轻微的媒介"软暴力"现象——言语伤害屡见不鲜。在对《非诚勿扰》开播后的第1-34期节目样本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中,研究发现电视言语伤害涉及被伤害者从生理特征、出生身份到个性观念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存在指桑骂槐、恶意标定等12种最为典型的表现形态,并且形成了言语伤害传播的自我强化机制、幽默娱乐掩盖下的脱敏麻痹机制、伤人者终被自伤的自我纠偏机制。从语言伦理学的视角,电视媒介、电视观众和节目参与者都可采用相应的言语策略,遵从应有的言语道德和传播伦理,避免言语伤害的后果,促进言语文明,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语言伤害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语言伤害问题既要靠和谐社会大环境,也要靠语言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西方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和谐交际的经典范式。学习和研究西方语用学理论对分析语言伤害成因,找出解决语言不和谐问题对策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对学生的一句良言,也许能成就学生一生;一句恶语,也许会把学生推向自暴自弃的深渊。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知道"语言暴力"的危害,要远离"语言暴力"。一、无意识伤害性语言的类型1.无意识直接伤害型【案例1】期末考试,一女生把试卷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巡考教师看见,呵斥道:"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我可以以零分计算?"胆小的女生立刻哭了。【分析】说句公道话,相信这位巡考教师的本意只是想严肃考场纪律,鼓励同学诚信考试,并无意伤害孩子。同时,要相信这位女生也是无意的,她只是随意把试卷放在膝盖上,未必有其他企图,本可以小事  相似文献   

17.
招生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于近期发布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把“语言暴力”逐出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语言伤害”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比例高达81.45%。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有的长期对一些“问题学生”有意冷落,甚至“横眉冷对”。这种“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害处不浅。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体罚伤害的是外部的枝叶,而语言暴力伤害的则是根脉。枝叶折损还可以恢复,而根脉…  相似文献   

19.
正曾有评论说毕飞宇是"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说:"说起我写的人物女性的比例偏高,可能与我的创作母题有关,我的创作母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伤害"。[1]伤害,是毕飞宇作品的关键词。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古典的忧伤,他用平实朴素又暗含讽刺的语言叙述了社会对女性爱的缺乏,乡村女性为生存环境改善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男权伦理社会对女性无意识的伤害。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乡村  相似文献   

20.
"残缺"的对立面是"完整"。在广告中采用的"残缺"技巧包括:"残缺"的故事情节,引发想象,余味无穷;"残缺"的图片展示,不全胜全;"残缺"的文案语言,暗藏潜在的信息。同时,广告中"残缺"技巧的运用应该符合受众的共同认知美感,不能伤害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