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代表全班所有任课教师对全体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我们各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表明对我校的信任,但仅有信任还不够,还需要同学校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教育管理。从我们家长决定孩子读普高起,多半就树立了一个远大或者说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今天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利用这个机会,想跟家长们交换一下意见。我先谈几点意思,供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老师,今年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功课我辅导不了,孩子在家也不听我的话。""老师,我们孩子就听你的话,你对他严厉些。"作为老师,每每听到家长这样说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复杂——欣喜又失望。欣喜的是,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绝对信任的;失望的是,家长把教育责任都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校园扫描     
前不久,宜丰县澄塘故村小学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会上,家长们畅所欲言,肯定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做出的成绩,对学校今后工作还提出了积极建议。他们纷纷称赞这个家长会开得好。家长们说,看到孩子们做的那些泥塑模型,感触很深。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能凭想象做出各种不同形象的泥塑模型着实不容易。这要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如此既培养了孩子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家长还建议学校与家长建立学习联系卡,希望老师经常家访和开家长会,以便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7.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  相似文献   

8.
“我们家孩子,家里亲戚、朋友都夸他乖巧懂事,在学校怎么这个样子,这不可能。…‘我请你到学校来谈谈你孩子的情况,难道还说谎不成?你这做家长的怎么这样说话?”一天下午,某学校一办公室传来这样的争吵声。可以想象,这种情形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场景一:"老师,孩子参加运动队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吗?""老师,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孩子在家不听话,您帮我教育教育!""老师,课本上的知识都学不好,还需要读什么课外书吗?""前天,孩子要帮我洗洗脚,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谢谢老师,孩子懂事了。"……每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理解支持,有困惑不解,有寻求帮助,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在一次次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0.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 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们尝试改变,力求突破,家访无疑是最直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阅读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和老师,希望孩子多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的确,阅读不仅关系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关系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和老师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前,我在小学读书,还记得每天放学以后,我们的老师和我们小孩子一起,深入土家苗寨的农家小院家访,向家长们反映我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什么这个孩子今天在学校有一篇作文写得真好、字写得好、朗读课文非常流利等等,我们也就在旁边听着,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5.
魏榕 《教师》2012,(28):20-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离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班级的许多工作往往很难有效开展。相反,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记得在上学期生物、地理会考前,除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每天督促学生在校复习之外,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督促检查不可小视,于是我在与生物、地理老师沟通后每天安排一定量的背诵内容上学生在家中完成,并用飞信发给学生和家长。考虑到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我将我班69人逐一研究,并将他们分为三类:①脑子聪明但平时自由松散,家长又望子成龙而成绩不理想的(约10人);②平时学习较自觉、成绩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朱燕华 《小学生》2013,(5):18-18
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已不再单单是学校和老师们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们的通力合作。在当今社会,学校的老师们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孩子们面对的、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是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系存在着隔膜、误解、矛盾,有时甚至是敌对。教师们总是抱怨家长们对孩子太过宠爱,不闻不问,或者不讲道理,或者家教方法不对。家长们也不愿意见老师,或  相似文献   

17.
马波 《辽宁教育》2013,(9):11-12
新生入园是教师们最辛苦、孩子们最爱哭、家长们最担心的艰难时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多种方法:用情感、用实物、用行为规范,让家长、孩子、老师都能轻松自然地进入最佳状态。一、心灵的沟通1.亲自给家长写信。幼儿人园的第一时间,教师亲手写给家长一封信。信中字字句句都能体现理解、责任和换位思考。介绍我们如何给孩子宽松的氛围,告知家长孩子一日的生活安排。家长看后会由衷地信任老师,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免去了许多疑问、担心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18.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琳 《湖北教育》2005,(1):15-15
排座位之前,我对学生说:“早在报名时,我就收到你们的家长或你们的亲戚朋友给我的招呼,要求我给予照顾,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他们生怕孩子受委屈。但是,还有一些同学,他们的家长没有熟人打招呼,老师是不是也应该一样关爱他们呢?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20.
每每进行完了家庭教育讲座,都会围上不少家长,向你诉说:"我倒是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了,也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了,可老师不这样啊!孩子在学校一天到晚挨批评,老师老看着我的孩子不顺眼,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您说,我们孩子还能有自尊,还能有自信吗?""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数落我们就跟数落孩子似的。您说,我们回到家能不着急?孩子能不挨打吗?"......看来,教师和家长有时还真的成了一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师和家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