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可爱的香港———为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而作●戴方(香港记得少年时代由福建只身经香港赴印尼,第一次见到这座风韵迷人的城市,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完全不像我从前听说的那副样子。七十年代初,我来香港发展,这颗璀灿夺目的东方之珠,这...  相似文献   

2.
侯守生 《师道》2004,(3):12-12
去年11月,我到香港探亲。一天下午,在港岛上环一所稍有名气的小学读五年级的侄孙女,从学校带回家庭作业,要我指导。我一看题目,《香港的昨天和今天》,我惊疑了,如此大的题目,小学生能完成吗?我在内地教了四十多年的语,觉得这种题目应该是大学本科生做的,香港老师竞叫小学生来做?  相似文献   

3.
魅力香港     
在我脑海里,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形象是不固定的,香港除外,有关香港的一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当我有幸踏上香港土地的时候,一个词毫不犹豫地蹦进了我的脑子——繁华。高耸入云的大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穿梭不停的人群,应接不暇的商店,富丽堂皇的装饰,熠熠生辉的珠宝,让身处其间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曾是英国殖民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建辉 《师道》2008,(10):57-59
一个城市的面貌,一个社会的精神,标志着一种文化的高度。香港为什么如此干净?香港市民为什么如此高素质?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走进了香港啬色园主办的可风中学。经过一天的学习,我终于找到这些问题答案:香港“殖民地”的干净整洁,是因为香港市民普遍具有自由平等的文化素质;而这种文化素质,缘自香港先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能如此富有成效,就是因为有一些像可风这样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聆听香港     
我站在高原之巅,虔诚地面对着遥运的南方:那里有我一个纯真的梦源;那里有我心中神秘的殿堂;那里有颗闪光的东方之珠——香港。分少次俯着聆听,一种缘自大地的声音在我耳畔涌……它如同巨浪冲开我沉闷的心扉:“归来吧,香港!”带着一代人纯真的心,我聆听香港,耳边传来的是有关它名字的古老传说:有一条小溪流入大海,海上过往船只常在这里汲水。后来人们发现这里的泉水清香甘甜,便将小溪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的港口就称为香港。我常幻想自己变为一滴至清至纯的小水滴。无声无息地落在香江的“摇篮”中。然后顺流而下,新眼目睹香港…  相似文献   

6.
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卓新平我初次到港,是1987年从欧陆回国探亲。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我更注意和关心香港人的心态和精神境界。此后多次到港参加国际会议或途经香港,我多抽时间观察香港社会,与各界人士交谈、沟通。这一体验使我这位来往香港的匆匆过客亦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印...  相似文献   

7.
共同的期待     
我最喜欢每星期激动人心的升旗仪式。今天又升旗了,我举起右手恭恭敬敬地向五星红旗敬礼,胸前跳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望着那徐徐向上的五星红旗,听着那庄严的国歌,我仿佛看到了在香港蔚蓝的天空中飘扬着五星红旗……随着时间的脚步,7月1日一天天地临近,香港屯离祖国的怀抱越来越近。抚今追昔,每一位中国人的耳畔无不回荡着帝国主义肆虐的枪炮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的啜泣声;然而每一位中国人都懂得香港所遭到的种种屈辱,都是因为那时候祖国的落后;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香港同胞屈辱的呐喊和盼归的目光。近半个世纪过去,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这就是香港     
这就是香港●王一桃(香港)把我从华夏版图上强行拆散!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我期盼着祖国母亲的呼唤!风霜雪雨,酷暑严寒,我深深知道,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挺直了腰杆,我这只在风浪中颠簸摇晃的帆船,才能拨正航向,顺利返航!“香港的主权不容谈判,香港永远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6日至15日,我作为“中国西部及香港特区幼儿教育交流学习计划”的学员,在香港与香港幼教同行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交流和学习。在那段日子里,香港幼教同行对幼教事业的执追求、不懈努力让我感动;香港先进的幼教理念、大胆的实践探索令我激动。  相似文献   

10.
含露 《神州学人》2001,(4):51-51
妈妈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已经四个月了。我好想好想她。终于有一天妈妈在电话中告诉我,过两天,一位阿姨(妈妈的一个朋友)将从香港来深圳接我,然后从香港乘飞机到英国与妈妈团聚。我激动地在屋里跳上跳下。那时是1999年10月29日,我刚过完8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1.
姜琼 《早期教育》2001,(1):22-23
不久前,我参加深圳市教研室组织的幼儿教育代表团,赴香港参观考察了香港基督教汇丰幼儿中心、香港救世军幼儿园等幼教机构,对香港的学前教育现状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由行     
吴时若 《辅导员》2010,(21):51-51
嗨!大家好,我是董佳美,要不要我给你们讲我们一家的香港自由行?答应了吗?好,我说了。 我们到达香港,刚从车上下来就看见波涛汹涌的港澳码头。海面上,有大得惊天动地的巡逻船,警察站在船头,拿着大喇叭,不时地喊话,我听不明白他喊什么。突然,弟弟大喊:“直升机,直升机!”果然,在海中间的一座高楼顶上,一架直升机正在起飞,  相似文献   

13.
香港高等教育管理的特色赵宏强于今年八、九月间,笔者有幸受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四周的访学考察活动。虽说时间短促、行色匆匆,但是对香港高等教育管理运作情况还是有不少体察。我认为香港的高等教育管理在四个方面颇具特色,值得研究和借鉴。一、自主...  相似文献   

14.
龚中和 《西宁教研》2002,(4):42-44,36
2002年6月,我随西宁市教育考察团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教育方面的考察。在考察活动中参观了香港的中小学,拜访了香港教育署教师中心以及香港教师联合会、香港初等教育研究会等团体,与香港教育界的同仁进行座谈交流,对香港教育有了初步了解。总体印象是香港教育发达,教育普及程度高,教学设施齐全,教育经费充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7~13日,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委托,我带领北京市十佳辅导员团队到香港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是我第三次到香港了。前两次到香港时,我虽与香港的高校有些接触,但唯独这次对香港高校了解得更深入、更充分。一周的培训时间并不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对日至31日,我随“内地一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展览暨教育研讨会”代表团赴港。在教学交流研讨和参观访问过程中,对香港的基础教育做了考察。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日期的迫近,香港教育的情况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瞩目。本文拟对内地、香港教育的不同之处作一下比较。1.学校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味道     
与白云共舞,看日没云红。傍晚从东京起飞去香港,4个半小时的行程,我一直盯着窗外,去想象我就要靠近的这个都市。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有着一种莫名的憧憬,说不清是由于邓立君的粤语小唱,还是艾敬的那首歌《我的1997》的影响。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刻,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我还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明天更美好●邱秀贤︵留学法国︶香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她的认识和了解却经过了由浅到深的好几个阶段。首先是小学中学时代对香港的一般认识或最初认识。那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在福建家乡读小学中学时,从中国历史课和地理课中我结识了香港。那...  相似文献   

19.
我的香港印象●张浩音︵留学美国︶大约小学三四年级的光景,我的一个同学家里来了个“香港阿叔”。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香港阿叔”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喇叭裤,很是时髦。我们都羡慕那个同学,包括他不肯拿出来的“阿叔”从香港带来的玩具。这是我对香...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人     
今天是7月1日,香港回归的九周年纪念日。在家里,看着电视里的升旗仪式,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月前的那个清早,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典礼时的那份兴奋与紧张。那份没有仪仗队伴奏依然能感受到的庄严。当时,明显感到身上有一股“我是中国人”的冲动。身为土生土长香港人的我,一直在香港的本土文化下成长,只知道自己的身份是香港人,对中国的认知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