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威 《学会》2004,(2):37-40
在二十一世纪第四个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于2003年12月8日在闽召开。为了宣传张天福先生提倡的“中国茶礼”,弘扬我国茶化,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了这场研讨会。来自全国的100多位茶人聚集漳州研讨张天福茶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0,(1):F0002-F0002
<正>百岁茶学家张天福于2008年倡导成立"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在福建省内外茶界的支持下已募集资金300多万。  相似文献   

3.
《科技通报》2010,26(3):F0002-F0002
<正>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3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5月30日,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受到表彰,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作为我国茶学学科领军人才,40多年来,宛晓春为我国茶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陈宗懋,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浙江省青海盐县人,1933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国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08,(10):26-29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但他在各大场合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是福建漳浦人。"他最喜欢在自己的茶庄里饮茶,经常一个人靠窗坐下,自己动手沏茶、品茶。每逢茶客,他便慈祥而温和地与客人打招呼。此时,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只是一位着装素淡的老人。就这样一位茶产业界的传奇人物,有着怎样的茶缘和茶梦,又是如何解读茶道的呢?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键词统计的中国茶科技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搜集整理学术类茶科技文献的基础上,从8752篇文献中提取有效关键词。对所提取有效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得出,所有样本文献中包含的不同关键词总数为10615个,平均每篇文献含有3.8个,同一关键词在全部文献中的出现频次范围为1~674次,平均为3.1次。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关键词个数之间呈现负指数分布。进一步对关键词总数及一些重要关键词的频次、数量及其分布等作出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茶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及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茶学领域,本文对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毛清黎,1957年生于湖南长沙,农学博士,湖北工程学院三级教授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1981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化学硕士毕业,2006年湖南农业大学茶及天然产物化学博士毕业。1989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同行评审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湖北将军红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食品科学》审稿专家、《食品与机械》特约编委、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培训主讲教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0.
沈福祥 《金秋科苑》2010,(24):13-14
献身茶事志高意坚1959年,蒋俊云毕业于浙江省临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这就注定了他一生要与茶打交道。在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他奉为座右铭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11.
樊哲理 《百科知识》2013,(10):61-62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传播者。他的《茶经》一书在国内外有极大影响。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茶祖""茶圣"。"烹雪应凭陶学士,辨泉好待陆仙人。"谈到茶,自然会令人想到水,好茶配甘泉,香茗自淳美。那么,陆羽推崇的名  相似文献   

12.
<正>碣滩茶,是产于湘西沅陵的一道名茶。说到茶,茶农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潜心研究碣滩茶的男人——谢长清。1979年7月,谢长清从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茶叶专业毕业后,就一头钻到碣滩茶场从事碣滩名茶的恢复和研制中。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茶艺,他博览群书,每年自费订阅12种茶叶方面的杂志;积极参加全国名优茶技术培训班;并到四川、江西等地考察,为名茶的研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提高茶叶  相似文献   

13.
陈宗懋院士,我国著名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世纪60年代初,他首开茶叶农药残留研究之先河,解决了一直困绕在人们心目中“喝茶等于喝农药”的疑惑;80年代中,在他任茶叶研究所所长期间,组建了中国首个茶叶综合利用研究室,将茶叶的利用从单一的饮用拓展到建筑、食品、日用、医药、保健、养殖业等众多领域;90年代末,他所领导的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的认可检验机构;他多次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政府间茶叶会议,捍卫我国茶叶行业的利益。陈宗懋院士对降低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推动茶叶研究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国外有媒体报道,绿茶对养生保健、抗癌防衰、延年益寿效果显著,为国际营养医学界权威组织所大力推崇。因此,饮用"绿茶"已成为当前国际潮流。绿茶喝绿茶能长寿、高寿,茶农称为"寿茶"。这里且不说世界长寿冠军日本人是怎样酷爱喝绿茶的,只说清代皇帝的长寿冠军乾隆,他的长寿与喝绿茶有密切关系。清朝有13个皇帝,其中长寿者是乾隆,他活了88岁。查他的档案,不仅爱茶成癖,而且是一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获取茶学文献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网络条件下的新途径。高效率的现代文献检索和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利用网络搜索引擎途径、电子出版物的计算机光盘检索途径、大型文献数据库的联机检索途径。文章还介绍了一些科技文献资料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以及通过这些资源获取茶学文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题记中国古代有一条从成都经重庆、遵义、贵阳、都匀、独山、南丹、河池入广西的川黔桂茶马古道。唐代陆羽《茶经·八茶之出》已经提到贵州遵义的茶。明洪武年间曾在成都、重庆、保宁(阆中)、播州(遵义)置茶仓,获取并转运川黔桂茶叶北上与西番茶马互市。2006年8月,我曾到贵州遵义一带考察。2014年10月下旬,我有幸跟清华大学蔡曙山教授一起回到他当年插队的独山县黑石关寨考察,沿途还考察了贵阳青岩镇、黔南独山县和荔波喀斯特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刘枫 《学会》2007,(1):37-40
<正>在1990年杭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许多海内外茶学、茶文化和茶业经济界人士提出,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必须成立一个茶文化研究的专门组织。会后,经过各方面共同努  相似文献   

18.
无招胜有招     
正林清玄在《茶匠的心》一文中,写了一个茶匠与日本浪人决斗的故事。当浪人带着必胜的信心挑战茶匠时,却被茶匠从容优雅的气质、散淡无欲的情怀、专注无畏的行动吓倒。茶匠以柔克刚,"无畏、无我、无念",以"无"胜"有",最终无招胜有招,赢得了这场决斗。无独有偶。十九世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有名的决斗家。有一次,俾斯麦因与科学家维磋言语不和,就向他提出决斗,收到战书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与人决斗并不是他的强项,但又  相似文献   

19.
1996年,任怀瑞主动要求离开政府机关,开始一心扑在钻研茶道、茶文化、茶与健康这项事业上。2000年他创建了“呼和浩特市健康茶庄”,2004年成功地发明了“健康茶”专利。健康茶既是对于传统医学的继承,也是对于传统医学的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健康茶”的发明人——任怀瑞先生。  相似文献   

20.
茗茶·墨香     
吴艳艳 《科教文汇》2010,(21):I0001-I0001
书是爱人,茶是情人。无书不成生活,无茶生活无味。 书是阳光,眼中金灿灿的一片;茶是月光,心中冷静静的一抹。书带来热情,茶带来自然。 爱书。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