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初步认识种子,知道它的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发展幼儿分析、综合的能力.2、教育幼儿爱惜种子.3、丰富词汇:“籽”、“瓜瓤、“荚”、“种子”.二、活动前准备1、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观察.2、在幼儿园种植区有意识摆放一些结了种子的植物让幼儿观察.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实践,加深幼儿对冬季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冬季自然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冬季最明显的冰雪特征和有关动植物过冬的粗浅知识。 3.让幼儿了解人们冬季防寒取暖的基本方法,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培养幼儿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  相似文献   

3.
情况分析 平时,我经常给幼儿讲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故事,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在室外自由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天上的云彩,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象它们像什么。幼儿渐渐地对云产生了兴趣,只要一到室外活动,他们就自动地围着我询问关于云的问题:云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云是白的,有的云是黑色的?它们怎么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像那样?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种子的概念,知道种子的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器、胶片、彩笔。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6.
蒋莹 《早期教育》2000,(9):31-31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和角色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幼儿观察风、云等自然现象变化的积极性. 2.感受诗歌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和优美活泼的语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和角色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幼儿观察风、云等自然现象变化的积极性。 2.感受诗歌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和优美活泼的语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熟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义教小语第二册),观察自然现象,搜集气象谚语.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游戏与活动     
学习记录气象目的: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材料:准备一个小本子或一些表格,在上面写好“____月____日,星期____”;铅笔一支。活动过程:开始几天教孩子观察天气,然后认识记录气象的符号(如图),用符号记录每天气象。并填好几月几日,星期几。  相似文献   

11.
《秋的畅想》是一次幼儿园大班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当幼儿经过自然美景、自然现象学习后,联系幼儿生活而安排的一次学习活动,意在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关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本次学习以回忆秋、观察秋、研究秋、分析秋、创造秋为主,旨在培养幼儿自主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王家芳 《教师》2011,(10):23-23
《秋的畅想》是一次幼儿园大班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当幼儿经过自然美景、自然现象学习后,联系幼儿生活而安排的一次学习活动,意在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关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本次学习以回忆秋、观察秋、研究秋、分析秋、创造秋为主,旨在培养幼儿自主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要求: 1.对幼儿进行初步的自然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2.丰富词:冬眠、候鸟、贮存。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燕子、青蛙、小松鼠、小黑熊头饰各一个;背景图一张,图的上半张事先插好大雁、燕子南飞的卡片,下半张画有地洞,并插好青蛙、蛇、乌龟等冬眠动物的卡片;录音机、磁带;每个幼儿一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二、活动准备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幼儿:“小白兔、燕子。”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教师讲述知识童话“过冬”。 4.讨论:小兔是怎样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全身长满密密的毛过冬?小青蛙、蚂蚁又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熟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义教小语第二册),观察自然现象,搜集气象谚语。活动过程:一、温旧知,明主题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吗?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这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接触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体验自然氛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教具等活动,培养幼儿对于未知的探索积极性以及对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的兴趣。利用自然资源和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提升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2000,(2):32-33
幼儿园科学区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幼儿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物与自然现象及科技产品,以及幼儿在认知过程中提出的“为什么”等等,皆可作为科学区探究的内容。不同年龄的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如在养殖、种植活动中,小班幼儿主要培养他们观察动植物的兴趣,中班和大班幼儿则可参与动物饲养、植物栽培,以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们一把认识自然的钥匙韩苏玲,李红霞幼儿园的孩子在进入大班以后,逐步对周围的环境、气象、天体等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兴趣的激励下,孩子们极力想去认识各种自然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去认识各种自然现象。首先,我们要求幼儿注意收看电视...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活动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活动的过程既是游戏,又是学习;既可让幼儿观察,又可让幼儿操作。把活动性、综合性以及趣味性充分融合在整个科技启蒙教育中。 鉴于幼儿科技启蒙活动的特点,我们根据幼儿现代科技启蒙教育的要求,对“影子”这一主题做了某些修改和充实,致力于把自然现象“影子”这一活动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充分感受和充分表现的小天地,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本活动的内容,提供一定的游戏、学习、观察、操作的适当环境和条件。因而,制定了手影→找影子→贴影子的游戏学习过程为…  相似文献   

20.
活动要求: 1.发展幼儿选择观察的能力。2.学习用完整的语句较连贯地讲述场景。3.培养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活动准备: 幼儿在晨间活动时,用中型积木在地上随意搭出了场景:有小动物驾驶的一列火车,铁路桥、山洞、公园以及零星的建筑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