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生关系分为四大类:单项型师生关系、功利型师生关系、间离型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师生关系,其中最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学生性格等方面以及对教师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素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以及建设和谐向上的班级组织等措施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和学生平等交流是师生关系的前提;真挚的情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加强师生交往.走进学生心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强化剂;理解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搞好教学管理及学生良好性格形成。目前我国师生关系中还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功利化色彩浓重、师生冲突不断升级问题。为此应借助心理咨询,缓和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观念,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受到教师和学生各自个体文化的影响。教师的文化归属和教师的文化经验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所用的语言、学生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学生个体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三方面因素。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个体文化是为了在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个体文化对师生关系的作用力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杨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101-102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因此五年制高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从班主任工作实际出发,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深入学生中与他们交流,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三个角度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这种功能性的师生关系存在很大缺陷。为解决传统师生关系的缺陷,提出师生关系应该由功能性向存在性师生关系转变。存在性的师生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从自然人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人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并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1.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位…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师生互评,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然而,由于留守学生特点影响,农村留守中学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现象尤为严重。如:歧视和轻视的师生关系;冷漠和忽视的师生关系;憎恶和仇视的师生关系等。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建立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从学生评教看如何建立与发展和谐的高职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师生关系的关键在教师。为此,教师不仅应当热爱学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并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友爱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化课堂教学三个方面人手,提高教学质量。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1.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第一,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热爱教师,就会喜爱这个教师教的科目,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保障。我国传统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是相互对立的,即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的受压迫性。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而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寻求更加合理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曹圣龙 《上海教育》2013,(21):67-68
讲到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一方。教师了解学生吗?教师读懂学生了吗?读懂师生关系了吗?只有读懂学生,读懂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调整好自己。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是两代人的关系,亲子具有割不断的关系,在常态下,父母不会不爱孩子。教师因为社会契约责任,而与学生建立了教育关系,为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没有血缘的“两代人”关系,必须负起引领学生“做人”的责任。因此,师生关系以及师爱是建立在奉献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绝对的权威与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自我完善的学习者,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我—你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至关重要。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平等,即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平等。另外,还要处理好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学生犯错误时还要考虑班主任和年级的关系。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的都将落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为学生如何对待教师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优化师生关系是高校完成教育使命的首要选择。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从而有意识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所谓“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顺利实施教改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本文阐述了师生关系在学生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一、选择适当方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彰显出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和谐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是和谐师生关系长时间保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王芹 《考试周刊》2012,(81):166-167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就如何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了初步探讨。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赏识学生的优点,理解学生,批评有方,保持微笑,有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