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跨界音乐”作为20世纪新兴的音乐艺术,以器乐的跨界演奏、声乐的跨界演唱为主要艺术形式。跨界演唱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又可根据演唱特点的差异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以跨界美声最为瞩目,它是随着西方音乐的发展逐渐流行起来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由民歌手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忐忑》,是一首在当代流行音乐中极具特色并获得巨大反响的作品。该作品具有诙谐幽默的"喜剧美",呈现出强烈的戏剧色彩。在歌曲表演中多种"表情动作"带来的艺术表现力,促使当代音乐朝视觉化方向发展与延伸。视觉与听觉在感知上的互通是音乐视听结合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情感宣泄的需要,则使音乐"视听联袂"成为了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中发展的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艺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艺术表现属于动态行为,艺术家将行为与音乐结合,形成富有美感、艺术享受价值的"舞蹈",在表演中,舞蹈行为、演唱行为、表演行为等艺术内容和音乐配合,二者融为一体,组成个性突出的艺术整体。钢琴伴奏是常见的"背景音乐",它在艺术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钢琴伴奏艺术深度解析其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扶贫音乐剧以逸出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接地气的扶贫事迹和唯美浪漫的音乐剧进行融合,充分发挥歌乐舞艺术的优点,为观众呈现了扶贫路上那些可歌可泣、美轮美奂的壮丽诗篇。纵观当下扶贫音乐剧的创作实践,追求事真、情深、乐美是其叫好又叫座的关键。事真,即将现实的人和事尽可能真实呈现于舞台;情深,即通过不同场景的串联与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刻画使舞台被真情浸润;乐美,即用独特的音乐语汇、唱词与剧情交融将舞台表演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刘鹗的《明湖居说书》在描写音乐艺术方面,大量运用比喻、通感、衬托等艺术手法,把音乐艺术表现得出神入化,堪称典范佳作。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差异:一个写器乐,一个写演唱,更重要的差别是《明湖居谈书》是玩味欣赏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而《琵琶行》则是将音乐艺术作为联结诗人与琵琶女心灵的纽带和感情共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是广受湖南群众喜爱的两种歌唱艺术形式。湖南民歌可以分为民歌小调、号子以及山歌;湖南花鼓戏可以分为花鼓小调、打锣腔以及川调。两者在演唱方法、演唱语言以及演唱强调都有所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现文章主要针对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特色对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提倡学科综合也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音乐剧是集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音乐通俗易解、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的综合艺术.它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实现学科综合的理想载体.音乐剧是中学音乐课程实施学科综合的理想载体之一,它走进基础音乐课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演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确切地表达歌曲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由于人声音生来各式各样,音色和音质也千差万别,因此能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逐步形成演唱风格。要想唱好一首作品,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才能达到,较好的声音固然重要,而音乐修养同样也是声乐学习的一重要环节,与声乐技巧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舒曼(1810—1856),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极为重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的诗歌得到了最好的解读。舒曼艺术歌曲是一种极为严谨的声乐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演唱舒曼艺术歌曲不仅使声乐演唱者获得演唱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演唱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1.
美声唱法分为“靠前”与“靠后”两大学派。“靠前唱法”强调声音的明亮、靠前、打在硬口盖上.集中于面孔前部(鼻腔、面罩)部位;“靠后唱法”则强调声音的厚度、力度、喉腔开度大,音的立体柱状感及音的落点感受较深。它们有机结和点在于声音的明亮集中、圆润、丰满,两派是互补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运用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与手段 ,培养良好的语言发音习惯 ,建立正确的发声结构 ,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掌握节奏律动;行腔时讲究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准确,字正腔圆;气息的运用与作品内容相一致。歌唱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在科学地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努力,使歌唱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和完美。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一种综合艺术活动。该文主要就声乐发声的基本技能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学生唱歌情感的表达及歌曲的表现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中,歌唱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歌唱技巧层出不穷,为歌唱艺术所服务,也为广大听众所服务。一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具备一流的嗓音,也要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并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肺腑、出神入化的境界,逐渐成长为一名广受听众喜爱的歌手。本文先研究歌唱技巧的重要性,接着提出提高歌唱技巧及其艺术表现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族男高音是中国民族声乐界极具吸引力的声部之一,但优秀且唱歌技巧比较完美的男高音比较少,声乐教学过程中男高音的歌唱技术的掌握比较难以掌握。近些年,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训练和作品风格把握有了较多的探索,值得总结并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从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应突出民族性和师范性的特点着手,通过对开设以黔西北民歌为主的视唱练耳课,双语课和唱腔课以及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的阐述,对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作了大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变声期是青春期人体声音变化的特殊阶段,变声期中由于声带的变化,多数学生常会因喉咽部不适,音高音色的变化惧怕歌唱或丧失歌唱的信心,这些现象的出现极易使青春期身心发展处于矛盾时期的变声学生产生歌唱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从青春期学生声带变化及歌唱心理变化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人们在享受声乐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这样一种艺术形态的发展变化。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着手,总结了声乐美学的情感表现和情感特征的艺术体现形式,同时对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指导以及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学习歌唱的学生由课堂训练走向舞台演唱,有时存在一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而引起舞台紧张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歌唱教育应在提高学生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歌唱心理培养,从而使学生从课堂向舞台表演时能顺利的克服舞台紧张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