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3.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鲜花的点缀,荒凉而了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意境界之时。  相似文献   

4.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个美丽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个诗意的旅程。语文老师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人求真、向善、唯美,教人去追求一种理想和信念。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感悟语文的幸福。但语文课堂效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从反思教学中进行论述,让学生去感受语文教学的诗意,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诗意全无;隔三羞五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严重受挫;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审美意识熏陶功能退避三含。时下的语文教学急需诗意。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语文教学更应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0.
吴志东 《教学随笔》2014,(10):20115+115
新课标中对于"人文性"的强调使得"诗意语文"在语文界得以广泛应用,许多年轻教师热衷于语文诗意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教师思维狭隘化、教学模式化、教学内容单一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沈红娟 《语文天地》2010,(12):116-1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诗意语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诗意语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诗意语文,积极实践诗意语文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4.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促进其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意地教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中触摸文本的灵魂;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建构心灵,从而追求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老师有必要利用自身的语文魅力,彰显语文教学智慧,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氛围。用诗意的情怀引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在诗意的文化下,完成诗意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6.
追求诗意就是追求美,它是人的本性和存在方式,教学以诗意追求的方式存在,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下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诗意的追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基于对以往应试教育所遭遇的教育实践瓶颈与社会现实尴尬而提出的,也是我们对中外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历史反思以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更要引导学生欣赏祖国优秀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诗意.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课文,也是品读人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诗意,更要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加强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