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斌 《新闻前哨》2005,(2):81-81
电视画面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形象、声音、氛围、环境、表情、动作等形成综合的多方位的信息场。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渠道,具有很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从视觉感知的心理特征上看,电视画面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多视角的形象画面,不仅让观众看到新闻事件本身,由于视觉的联想作用,而且可以看到画面以外的“隐信息”。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再现潜能。这是电视媒体的强项或长处。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传播媒体,电视的最大特点是视听合一,逼真地再现形象、现场和过程。电视传播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电视通过视听两个渠道,将形象、现场和过程直接通过连续运动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使观众既看到形象、现场的状况和过程的发展,又听到了场景中的一切声音。电视独特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传播手段。电视是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的媒体,多种传播手段中又有多种表现因素。具体地说,画面方面包含景别、角度、构图、节奏、用光,以及挑、抢等的拍摄方法的运用和后期的蒙太奇剪辑;声音方面包含同期声、解说、…  相似文献   

3.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常用镜头。镜头画面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因此,它的画面结构单调、构图平淡,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到电视画面形象的完美。那么,作为摄像记者如何力求做到采访镜头画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电视镜头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中获得新闻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和“美”的享受。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利用电视镜头宣扬传承古城的灿烂历史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画面切换效果直接面向观众,能够直接影响到观众感知,在电视摄像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探讨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本文从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探讨了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在调节观众视觉节奏、丰富内容和满足观众需求上的作用;分析了电视摄影技术中进行画面切换时需慎用摇镜头、运用跟镜头、注意进退拍摄、抓拍时考虑客观因素、注重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使用窍门的要求;并提出了考虑普通观众需求、多用对比强烈的画面丰富内容和前期拍摄需考虑到后期制作需求这三种提升电视摄像画面切换效果的有用技巧。  相似文献   

6.
电视是用画面及其伴音传播信息的,画面和声音构成电视广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画面是无声的形象语言,解说是有声的诠释语言。没有画面就无须解说,没有解说,画面就是难以解读的“天书”,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由于电视宣传比其报纸、广播具有直观、形象的强大优势.因而在电视编采人员中产生了“画面万能”轻视解说写作的倾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手段对新近发生地事实进行的报道,它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一则电视新闻是由画面与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研究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写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一门声画艺术,由画面和声音两部分构成的,画面是电视的基础。电视画面可以让观众亲眼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也可以由记者代替观众去体验某一事件的  相似文献   

10.
陈凛  陈圆 《新闻前哨》2003,(10):54-54
电视新闻能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原貌,既可目睹,又可耳闻,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眼见为快的心理需求。画面是电视优于其他媒体新闻的最大优势。那么,电视新闻的画面形象有哪些特性呢? 1、新闻现场的实证性。对于那些耳闻而非目睹的信息,受众总认为经过记者加工,而达不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电视新闻画面正是独具了观众所期待的现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手段,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更擅长表达形象、动态的事物,而对抽象的心理活动、政策理论和统计数字则缺乏足够的表现力,这一特点在电视经济新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我们除了用解说词补充画面之不足外,还应借助动画、字幕、图表和照片等形象化的材料去表现。那种忽视画面作用,仅靠数字罗列和文字解说的公文式经济新闻是绝不可能赢得观众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缺乏视听合一的特点,势必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以画面和声音的双重优势带给观众独有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相比其他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而言,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现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电视新闻记者手中的摄像机和麦克风就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由摄像机所记录的有声画面就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记者需要对新闻内容的整体布局进行分析,在拍摄中充分体现电视画面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法。影视摄影中会有很多因素决定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对于摄像师而言,需  相似文献   

13.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14.
陈澜 《声屏世界》2006,(10):59-59
在越来越多的电视散文作品中,同期声成为其声音的主体构成。大量同期声的运用,使以叙述为主体的电视散文呈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本文主要谈谈同期声在电视散文作品中的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的感染力。在电视散文作品中,运用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散文作品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并能弥补画面的形象不足。在抒情写意的片中,同期声的运用使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细腻。作为电视散文的拍摄文本和所对应的画面由于各自负载了不同的电视叙事功能,它们在交流中,很容易产生音画对位的单一模式。而在这种电视声画对位的模式中引入未加…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在广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是把具有一定情节的连续动作的图象,连同声音、文字等一起传给受众,使人如亲临其境。正是由于电视具有听觉形象、视觉形象合一的特殊属性,无论观众还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都不满足于画面配解说这一较为普遍的传播方式。而更多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16.
电视摄像是具有艺术性的独特技术,其水平高低与电视片质量及剪辑制作存在直接关系,而众多的电视画面构成电视片,摄像又与电视片效果、观众视觉反应及拍摄画面的构图具有重要关系。本文针对摄像在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应用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提高电视画面构图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淼 《记者摇篮》2009,(4):74-74
所谓电视的画面语言,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每个画面语言都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立的形式感的个体,一定数量的画面语言便组成一条完整的信息。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文艺演出的规模越来越大、表现手段越来越创新,灯光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更加引人注目。戏剧性的灯光艺术能直击观众心灵,实现画面效果、意蕴传递、情绪传达的统一。本文从丰富视觉形象、塑造视觉空间、叙述精神意蕴、打造视觉惊艳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兼顾电视灯光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实现电视文艺演出灯光设计“戏剧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电视造型语言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电视画面,电视画面构成了电视节目,电视画面是对有关电视摄像效果的一种体现。相应的拍摄人员进行拍摄的时候,必须重视画面构图,因为电视画面构图会直接关系到相应电视屏幕效果的高低,还会同观众的视觉反应和信息的思维接收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笔者从几个方面探析如果在拍摄中取得良好的构图效果的技巧,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通过生动逼真的形象画面使观众产生纪实性和真实感。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是体现电视新闻特点、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手段,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