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时,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作为一名记者,“长江韬奋奖”是至高的荣誉,激动之余,内心又忐忑不安,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远没有达到获得这项荣誉的程度。这一荣誉实在不应该是我一个人享有,他属于集体,属于团队。在我不长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十分幸运,能够和一批有着很高专业素养,热情、睿智和敬业的高原新闻人一起共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记者,长江韬奋奖是至高的荣誉,当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时,激动之余,内心又忐忑不安,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远没有达到获得这项荣誉的程度,这一荣誉实在不应该是我一个人享有,它属于集体,属于团队.在我不长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十分幸运能够和一批有着很高专业素养、热情、睿智和敬业的高原新闻人一起共事,他们中有我的父亲、我的前辈、领导和同事,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我才得以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七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消息,我的名字有幸位列长江奖系列。此后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摘取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桂冠——长江韬奋奖的?”回顾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采访作风一定要扎实,要深入一线跑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遐 《青年记者》2013,(4):35-37
我很庆幸从事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是这个职业让我有机会结识了这些淳朴、善良、正直、高尚的人。他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爱、有温暖、有真诚、有信仰,他们让我的内心变得安宁而踏实。2012年10月24日,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我获得了从事新闻职业以来最渴望的奖项、最渴望的荣誉——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激动、欣喜之后,我回转身去,想看看自己27年来走过的新闻之路,但是我看到了许多曾经采访报道过的兵团人,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像一座座丰碑耸立在我的面前,我凝视着他们,仰望着他们,眼里又一次涌满了热泪……我知道,从业以来,我的追寻源自他们,我的坚持源自他们,我所有的激情和力量也源自他们。  相似文献   

5.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在登上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领奖台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我和获奖的朋友们如实地告诉大家:对我们获奖者来说,此刻,是一个令人心情激动的时刻,是一个让人内心不安的时刻,更是一个催人奋发的时刻。自己诚实的、辛勤的劳动,得到社会的公认,让我们心情激动。可能还有许多比我们的作品更优秀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入选,使我们心情不安。“9·11”事件给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政治蒙上了阴影,我们国家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我国新闻工作前程似锦,令我们精神振奋,催我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7.
万强 《军事记者》2007,(7):40-41
我叫王喜民,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高级记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我获得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以后,接到了许多电话,收到  相似文献   

8.
“提倡使用短句子”,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道理人人皆知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未必人人都能够时时刻刻做得到。请读者先看这样一个句子:“相反,当我几天几夜顾不上回家、终于把一件上海、山西两地众多好心人自发救助一位病危大学生的感人事迹介绍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海外听众、并以此报道一举夺得国家级政府奖——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一等奖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才是个记者!”  相似文献   

9.
赵拴 《新闻窗》2007,(6):27-28
此时此刻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没有想到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报记者能获得中国新闻人的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没有想到我这个来自祖国西部的记者能代表全体获奖者在这个庄严隆重的大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24日。北京,秋意正浓。这天,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有幸成为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事实上,我对自己能获奖很意外。当我握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1.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2.
《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新闻照片,获得了1986年全国新闻摄影评选最佳新闻照片奖。照片反映了如下新闻事实:1986年9月10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建生、李勤建首漂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获得成功,完成了漂流史上的壮举。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已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本报的一位文字记  相似文献   

13.
黄汉林 《新闻窗》2009,(1):11-12
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的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前一个奖是评文品——新闻作品的质量;后一个奖既要评参评者的文品,更侧重于评参评者的人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两个奖每年评选一次,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我有幸成为记者队伍中的一员,在从业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不怕吃苦,兢兢业业外,记者最需要什么?有一位老报人告诉我,做记者最需要的是学会思考,跑口只要认真研究同样会写出好的新闻! <维修花数千维权数万元>就是这样一篇经过深刻思考的作品,它获得2007年度大众新闻奖二等奖和2008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也是截至目前鲁中晨报获得的第一个文字类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丁子洋 《新闻实践》2012,(12):18-19
飘萍,这是我需仰止的人物。获得浙江省第九届飘萍奖,对于我来说,除了兴奋、激动,还有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记者拒绝平庸。一个有良好职业精神的记者,必须时刻在思考着,他手中的笔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下。事实、报道、思想、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是一个记者安身立  相似文献   

16.
手捧着沉甸甸的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早在90年代初,我就听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是长江韬奋奖,那时感到很神秘,离自己很遥远,是不可触及的目标.但当自己从“土记者”到新闻人,再到网络媒体,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圣而崇高的新闻事业之中,不断地去登攀一个又一个台阶,从最初获得地级市好新闻奖,到省级好新闻奖,再拿到一个又一个中国新闻大奖时,感觉这个遥远而模糊的目标,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最后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7.
胡剑 《四川档案》2013,(1):57-58
金秋的一个周末,我到达万州后,热情豪爽的三峡诗人叶梓先生特意乘快艇从奉节白帝城赶来,盛情邀请我去观赏有“亚洲第一瀑布”之称的万州青龙瀑布。以前到长江一峡和大宁河小三峡时多次途经万州,从未听说这里有什么瀑布,更别说“亚洲第一瀑布”了。不过,这次到万州时,一上火车就看见所有坐椅的靠背上都打着“游长江三峡,观亚洲瀑布”的醒目广告,当时我还在纳闷:这可能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吧!不过,当我身临其境,方才觉得真的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8.
赶赴高考 抗战胜利后,我在贵州的许多高中同学都纷纷回到"下江"(长江中下游省份——编者注),有的在北平,有的在南京,有的在上海.高中三年级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群山封闭的高原之城——贵阳.1948年7月,我一个人搭便车到重庆参加了高考.这是一辆运货的大卡车,我坐在许多木箱之间颠簸,穿行在云雾和峭壁之间.久已闻名的七十二拐、吊尸岩等地名吓得我一路心惊胆颤!好不容易来到了重庆沙坪坝原中央大学旧址,西南地区的考场就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春天,万物复苏,朝气蓬勃。“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个主题,贯穿于1977年5月小平复出、1978年年初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的春天,对“文革”中被挂牌、罚跪、挨批斗、被夺权,当时只有近四十岁的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春天。温故而知新,三十年之后的今天,它令我追忆起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不求闻达是一个好记者该具备的品质。当记者如果老想着当官,那这记者肯定是当废了。当记者如果心存旁骛,那这记者肯定要走样跑偏了……——郭建跃获选长江韬奋奖的那个晚上,儿子从妈妈电话里得到消息后,给爸爸发来一条短信:"恭喜老爸完成职业生涯一大目标。这是对你在这个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上最大的肯定。儿子为有你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