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案例背景 教学《丹柯》,听了这样一节课,教学目标设计为:1、品读丹柯的性格,归纳丹柯的性格。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呼唤英雄的小说主题。看起来小说课都是这样上,  相似文献   

2.
<正>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作家高尔基笔下的英雄形象:海燕。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关于英雄的小说:《丹柯》。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下面我们来齐读导学案上的故事情节,加深印象。师:丹柯身上究竟有什么美好的品质,能让我们尊他为"英雄"呢?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品味形象,探讨主题。(板书:形象主题)  相似文献   

3.
清季时局震荡,颖悟之士每借小说以增进匡革社会的意识,故而小说之地位大振。稍后,凭借学人的努力,小说研究与政治主盟的主导倾向转而为对小说本体的究讨。自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后,“英雄传奇”这一学理类型,由先前的萌动之象一跃而至于诞生。研究史表明:长篇通俗小说的分类纠葛,乃是研究中出现纷争局面的一个起点。从研究进程以及英雄传奇小说自身的特点来说,我们还是宜将“英雄传奇”作为一个学理类型,并将它和历史演义、神魔、世情等小说类型处于同一层级。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队伍建设、研究结构、观念方法等问题,均不容忽视。该论题的究讨,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4.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内涵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方 《天中学刊》2006,21(4):79-82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来源于宋代的“说铁骑儿”。它的内涵特征包括:以沙场征战英雄为主人公;以“传奇”手法写沙场征战的故事,特别是抗击异族的故事而形成传奇特征;创作目的是为了宣扬英雄良将的“忠义”精神。《水浒传》并不标志着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杨家府演义》才标志着英雄传奇的真正成熟。成熟状态英雄传奇的产生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春来老师执教的《丹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的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外国小说,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作者高尔基,题目是编者加的。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一群族人受到外敌人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有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  相似文献   

6.
1840年发表的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划破了普希金之后,果戈理《死魂灵》之前俄国文坛沉闷的空气。别林斯基称道小说具有“令人倾倒的魅力”小说的作者“不说什么别的话,却使人能够感觉到一切”。这“不说什么别的话”正是作者在小说中留下的空白点;这“使人能感觉到的一切”正是读者进行填补、想象的。本文力图从这两方面,围绕小说的人物和结构来分析《当代英雄》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名著《名利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副题——“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这个副题并非可有可无 ,它内涵丰富 ,寓意深刻 ,集中体现了萨克雷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西部小说,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未向读者展示英雄主义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英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也未出现,因而形成了对传统西部小说的巨大颠覆。英雄在该西部小说中的缺失揭示了越战后的美国传统价值体系崩坍及金钱至上的恶劣社会风气的盛行。通过英雄缺失的写作,麦卡锡表达了希望民众回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外国小说欣赏》是高二下学期的选修课程,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在拓展语文视野的同时,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的境界。第三单元的话题是:主题。《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文中的主人公丹柯告诉人们:"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他献出了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了黑暗。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羽蛇》《海火》《蓝毗尼城》等小说中的“善恶”书写,因其对幽微人性的深入把握与复杂人生的深刻反思,而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在徐小斌的小说中,“善恶”这一复杂沉重的主题同样具有生命的真实质感,它们符合人生苦乐交织、错杂难解的本质,它们所唤醒的小说美感也尤显真实,徐小斌小说中的“善恶”书写也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为当代文坛中的“善恶”书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中的形象很不相同。在张政娘先生的《宋江考》中,他是“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的坚决反抗者,是“勇悍狂侠”、为了反抗封建压迫作殊死斗争的英雄。那宋江是如何从这样的英雄,成为小说中武不及鲁智深、武松、李逵,文不如吴用的“平庸领袖”的呢?  相似文献   

12.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瓦解》可称为是一部史诗般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奥贡喀沃是对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复兴与再现。作者将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跟其氏族“瓦解”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从英雄悲剧到氏族悲剧、从个人“瓦解”到氏族“瓦解”的过程。通过对奥贡喀沃英雄形象的塑造和悲剧命运的勾勒,从英雄悲剧的视角进行解读,昭示着这部伟大的非洲小说也是一曲惹人洒泪的英雄悲歌。在此,笔者拟从小说文本人手,权且悬置社会背景及其相关问题,从分析情节线索来把握主题,并从英雄悲剧视角对文本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选修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KA-@$L赞,都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此处用“沧海横流”修饰英雄是不对的。无独有偶,《天龙八部》中对义薄云天的真情好汉萧峰的评价:“他行侠仗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是一个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此处这个成语这样用显然不妥,那么,何谓“沧海横流”?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7,(10):3-4
英雄,这个词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一、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二、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谁是英雄?大家应该看过湖南卫视的《谁是英雄》栏目,这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主持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这个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由此可见,这个栏目中的“英雄”是专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但是更多的英雄我们是否知道?我们是否对英雄有更准确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反英雄”形象内涵丰厚,形式独特。从“反英雄”视角出发,契诃夫用幽默、嘲讽的手法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失败的“反英雄”形象,而约瑟夫&#183;海勒却在《第22条军规》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胜利的“反英雄”形象。二者虽都以一种荒诞怪异的方式揭露出“世界的荒谬”和“人的孤独”,但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却截然不同,由此缔造了失败向胜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别具匠心的将颇受争议的土匪列入了英雄的行列,并将土匪身上积聚的反抗力量及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出的民族大义视为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对“土匪”英雄的书写中端木蕻良没有因为他们以前的恶劣行径而否认他们是英雄,也没有因为他们是英雄而将其以前的所作所为美化或一笔勾销,尽显“土匪”英雄的真正本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与周瑜相遇》是一篇对历史改写的佳作。小说围绕“如何看待英雄”展开情节.得出不倒的英雄是神,神不配称英雄,英雄就该倒下的结论,最后表达了钟情于世俗生活的观点。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将“我”的着装和周瑜的着装做了对比。“我”身着白色睡袍、乌发披垂、赤着足。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着装的对比暗示了“我”是远离周瑜时代的局外人,拥有那种“平常”心态。也许正是这种角度,。“我”才能更客观地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马云 《考试周刊》2014,(99):38-38
<正>《燃烧的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读本》必修三上的一篇课文,是高尔基写的小说,主人公叫丹柯,也有课本将这个故事起名叫《丹柯》的。《燃烧的心》这部小说是由巴金翻译的。感悟《燃烧的心》的多元化主题,常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由此渗透到教学之中,便会有更多感悟。一、从作品看译者与作者《燃烧的心》讲的是敌人很强大,森林很艰险,回头就是奴隶,前进都是未知。在艰难的抉择面前,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