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二、三、四卷已相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对郭沫若原著中某些史料引用及立论明显错讹之处,作了注释,说明郭说之不确。这些都表现了编者注释时严谨的态度,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很有好处。但编者注释时亦有疏忽之处。如《郭沫苦全集》  相似文献   

2.
迄今,注释郭沫若旧体诗词的有:《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纪游诗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沫若少年诗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郭沫若楹联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于五家注释,我曾写过几篇文章,提出了某些不同意见。兹综合近向研究所得,撰写此文,再向诸家求教。如一得之见可取,幸甚,倘倒白为黑,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3.
关于郭沫若旧体诗词及楹联的注释,去年我在《求索》第一期、《湖南师大学报》第二期、《贵州社会科学》第三期和《沫若研究》第三辑上,相继发表了四篇文章,对诸家注释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兹作注释质疑续补,再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郭沫若全集》注释商榷(一)“怀石理则那”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映江渚,朝气涤胸科。揽辔忧天下,投鞭向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则那?——《过汨罗江感怀》1926年作对于诗末一句的“那”字,《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  相似文献   

4.
关于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的完稿时间,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一中收入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的结尾标有“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该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上海《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一号、二十二号上,文后标有一九二八年八月一日脱稿。据郭沫若在《海涛集》中所记,他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三日随张发奎到九江,获悉南昌起义已于  相似文献   

5.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用了郭沫若《女神》的名篇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题注注明该诗"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笔者是郭诗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手头上有这本"文学编"第一卷.对照一看,发现:高一新课文与"文学编"第一卷上的文本略有差异.这就是该诗第二句有异文...  相似文献   

6.
《快乐阅读》2012,(17):2
郭沫若,一八九二年生,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一九一四年初抵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一九一八年开始新诗创作。一九二一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一九二四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一九二八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有《郭沫若全集》行世。一九七八年去世。  相似文献   

7.
“现代第一诗人”——这是诗人闻一多对于诗人郭沫若的称道和评价。(见《闻一多全集》,庚集七十四页)这原是闻一多先生就郭沫若同志的早期诗作说的;但终其一生来看,郭沫若同志也正是中国现代第一诗人。郭沫若同志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的创造和成就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而且终生是杰出的诗人。正如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天上的街市》。该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最初以总题《诗五首》(另四首是《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发表在1922年3月《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星空集》。不过当初的诗题是《天上的市街》,有人据此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其实不然。把《天上的市街》改为《天上的街市》不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而编书者在征得郭沫若本人同意后修改而来。据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说,在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宽容     
<正>2022年11月9日网上《老俞闲话·对话易中天》谈到读书时,俞敏洪问易中天中小学读了哪些书?易中天说:高中毕业之前,我已经把当时译成中文的世界名著读完了,《鲁迅全集》和《郭沫若全集》也读完了。所以,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吴传忠对我说,你已经把大学三年级学生读的作品都读完了,以后你可以不上我的语文课了。后来上语文课,我就做当天数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有一次,吴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叫《记一位难忘的人》。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相似文献   

11.
春的雨你是雨,是无声的雨,滋润人心的春雨。每到春节,在我心坎上,总是承受这雨。我住在相思湖畔的一座讲师楼,环境优美,四周幽静。平日深居简出,门前也极少人迹。没想到你来了,轻轻地,悄悄地。你来给我拜年,给需要校长关心的教师拜年,给需要领导体贴的知识分子拜年。室内窗明几净。书架上有《红楼梦》,有一整套的《鲁迅全集》,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刺身亡,清华大学校方于11月正式成立了朱自清为首的委员会整理出版闻氏作品,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协民主人士自愿加入,辅之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出版方面的通力合作,两年不到时间即告全集问世。国共两党对文集出版截然相反的态度反应了两党在社会上的得失力量对比。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它预示着194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标识着文学作品自由结集出版方式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历史,考古著述宏富,现在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考古编的文字和文学编中涉及史学见解的篇章约有七百多万字。仅就他旅居日本十年中(从一九二八年三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所著古文研究的书来说,据他自己统计就有十种,共十帙二十五册。为了帮助读者阅读这些著作,兹对其中十种书名诠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著述宏富,结为《郭沫若全集》(38卷)。他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金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诗歌和历史剧是郭沫若取得重大文学成就的两个领域,他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幼时入私塾,学习古代经籍和唐宋诗文,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学时开始接触西…  相似文献   

15.
杨翠娟 《江苏教育》2012,(Z1):32-33
作品简介:《歌德之人生启示》为《宗白华全集2》第一篇。宗白华,曾用名宗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祖籍浙江义乌。在安庆长至8岁后到南京上小学,1916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文汇读书周报》 2 0 0 2年 3月 8日第 5版《新版〈鲁迅全集〉五大看点》 (下称《看点》)一文披露了有关《全集》新增文字及编纂情况 ,读后觉得颇多可商榷之处 ,遂即致函该报 ,然无回音。由于《看点》说新《全集》将于 2 0 0 3年 9月出齐 ,因离出版日近而搁置异议。然新《全集  相似文献   

17.
“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联贯的文学作品。我国现代文学中有不少三部曲。举例如下。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和《电》。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阳翰笙的“地泉”三郎曲:《深入》、《转移》和《复兴》。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  相似文献   

18.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一组袁枚集外诗,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笔者正在编校的《袁枚全集新编》的部分增添内容征求读者意见,以推动袁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满地荆棘满天云,前路先生认得清; 点起火把六百万,照人创造到天明。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著名的革命民主战士陶行知先生为《鲁迅全集》出版而写的祝贺诗。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1938年,有二十卷之巨的《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陶行知先生此时正在国外,他积极在国际友好人士和华侨中开展《鲁迅全集》的征订工作,许广平先生在这一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与王阳明之间的瓜葛,是件颇难言说的“公案”.其难处在于: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地主阶级刽子手,论证封建“天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王阳明竞一再受到郭沫若的热情“礼赞”:留学初期敬仰他“学行万古”;二十年代颂扬其精神“如象太空一样博大”:三十年代,仍“相信他终不失为找们民族发展中的一个杰作”.但是,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郭沫若“礼赞”王阳明时,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他解释说,他是在身患重疾,“悲观到了尽头,屡屡想自杀”的人生关头接触王阳明《全集》的,当时“是以彻底的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