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极地飞行!这个萦绕中国民航人多少年的梦想,如今圆梦在即了。今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中国南方航窄公司都先后进行了极地的试飞,为开辟经极地直飞美国东海岸的航线奠定了基础。 争夺商机,寻找极地航线 亚洲至美洲,跨越太平洋上空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播出的跨越南北两极、探索自然、寻访文明的142集电视系列片《极地跨越》到7月下旬就全部播完了。《极地跨越》在播出过程中,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传达出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可贵探索;而作为一次大型电视行为,摄制组的沿途探险活动、所到之处的人际交流和行为传播活动,也构成了电视传播的重要一部分。应该说,《极地跨越》的电视行为传播和节目传播共同创造了《极地跨越》的效应。所以,我们特约《极地跨越》总策划之一、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与《极地跨越》摄制组总导演亓克君共同完成了以下关于《极地跨越》电视行为传播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上旬,”十下南极、两上北极”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泊于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港,与太仓人民共同庆祝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太仓市政府与极地研究中心签订了共建协议,太仓中学和小学命名了“郑和班”、“雪龙号班”。极地科考专家、“雪龙号”船长还与太仓的青少年见面,讲述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
重返两极     
第四次国际极地年对中国既是一次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也是维护极地权益的历史性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极地考察档案作为一种特殊专业档案所具有的特点,并以此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的策略,以推动极地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极海豹     
《全国新书目》2023,(9):30-33
<正>这是一部书写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纪实长篇作品,记录了一位科考工作者在南极日常艰苦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一位中国极地人对南极事业强烈的热爱、担当和期望。通过他笔下叙述和拍摄的南极世界,读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辛与快乐并存的生活,以及南极独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南极生物种群,有助于宣传中国极地事业,提高全民的极地意识,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勇于探索极地奥秘的信心和理想。  相似文献   

7.
不远千里参加国际救援,孰料自己反被浮冰所困。2014年的第一周,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吸引了公众足够多的视线。在收获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同时,中国极地科考投入不足和装备落后的现状也引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无疑是近期新闻的一个热点。从1984年到1999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在迈过第15个年头之后,终于吹响了进军北极的号角。人类即将进入新的千年,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已是今非昔比,此次科考自然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密切关注。 7月1日开始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不仅在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历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也在新闻报道创造了多项第一:极地科考史上记者人数最多;采用高技术手段最全;极地科考首次采用因特网发稿等。而发生在雪龙号上的新闻故事也因此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由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合作举行的大型电视采访——《极地跨越》,2001年10月28日在北京中内电视台举行了出发仪式。《极地跨越》是21世纪一次规模空前的电视活动,摄制组集中了电视界一流高手,他们将驾驶6辆越野车,用8个月的时间从南极出发,自南向北,穿越美洲大陆,到达北极,途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说世界”的地理大跨越。《极地跨越》大型采访行动将探索世界最寒冷的极地、世界最神秘的国度、世界最鲜为人知的文化、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圣地和世界最狂热的大都会等。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仅仅把南极和北极视为冰天雪地那就错了,因为那里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仅以煤为例,极地的煤储量就高达约21030亿吨。也就是说,极地煤的储量要占世界煤储量的二分之一。 笔者以前曾远征南极大陆,经查资料,知道南极拥有巨大的煤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知网的搜索引擎,以海洋和极地为关键词,针对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专利、标准、成果等数据库进行搜索,按照主题分布、学科分布、发表年度、研究领域、出版类型、作者机构、资助基金等方面对该领域的中文出版物数量进行统计,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和极地领域中文出版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上海,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最核心、也最引人瞩目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考察站昆仑站。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13.
作为极地之女,迟子建对东北黑土地自然民俗文化、人世沧桑的抒写,根源于地域文化对她的艺术熏染和本身对艺术志趣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8,(12):F0003-F0003
为了共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近日,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签署了继续支持极地科考的协议。  相似文献   

15.
我从三个相关的观点角度写这篇宣言书。首先,我以世界冰川数据中心的长期经理人的身份来写。从1957年开始作为保存国际地球物理文件和照片的图书馆,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国家存储遥感和其他数字资源的大型数据中心。但我们仍然保持了文档和照片的积极增长。第二,我是从当前的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的角度来写的。极地年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化的和跨学科的科学项目,已经运行了两年,  相似文献   

16.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7,(44):89-89
蓝莓克制阿尔茨海默氏症;碳酸饮料增加心脏病风险;蚊子为何能在墙壁和水面行走;肥胖症的友谊传染;极地探险导致极端状态。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际,苏州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地震学家、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神沼克伊教授编著的((地震知识读本》。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际,苏州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地震学家、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神沼克伊教授编著的《地震知识读本》。  相似文献   

19.
厉燕 《视听纵横》2004,(2):81-84
近年来,警匪剧(或称涉案、反腐、打黑题材电视剧)似一股“极地旋风”,以无可争议之势横扫荧屏。在电视剧市  相似文献   

20.
带着朝圣者般的虔诚,带着诗人想象和海浪般涌涌荡荡的情感,我常常用湿漉漉的目光抚摸着地图上那片棕红色的高地,摸着那富有质感和色彩的名字:拉萨。夏日,我终于飞到这片神奇的沃土! 上篇:创造奇迹的保护神 生物学家视这里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这里为“永冻层”。有人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藏喻为地球“第三极地”的保护神,没到过西藏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到“第三极地”这个词的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