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年那月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也有北大的.应该还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中文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在他们“当政”期间,中文系还是那个老样子.他们都没有一套“施政纲领”。事实上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官清简”.近于无为而治。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  相似文献   

3.
那年那月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也有北大的,应该还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中文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给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跟同学们再说几句知心话。今年正好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北大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因此有了特殊的地位,你们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你们的父母亲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家长。国人对北大人有一种理想的期待,他们希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北大精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位或几位好导师,应该是他(她)一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对其导师的内心尊崇与终身感恩来印证这一点(我猜测,"恩师"一词就是这样发明出来的)。幸运的是,在我个人的求学生涯中,我遇到了一位难得的好导师——曹文轩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被告知我的导师是曹文轩先生。曹文轩老师  相似文献   

6.
一、拜年 早在中学时,语文老师就对我说过:“北大有游国恩、林庚、吴组缃等许多著名教授,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呀!”怀着对这最高学府的憧憬,我于1956年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在9月初中文系举办的迎新会上,系主任杨晦先生、系工会主席高名凯先生致欢迎词,但我没有心听,始终盯着坐在第一排的几位先生。游先生慈祥端凝,一派长者风度,令人肃然起敬。很奇怪,先生的风貌和我原来悬想的模样几乎全然吻合。这印象一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只是后来我多读了几本书,觉得先生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林先生很潇洒,神采飞扬,浑身洋溢着…  相似文献   

7.
1979年秋季,我刚刚考入泰山脚下的泰安师专中文系不久,就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聆听了应邀来校的山东大学教授孙昌熙、高兰、张健三位先生为我们作的学术报告.作为一个刚离开中学、从未接触过“教授”、也不知道何为“学术”的17岁少年,那连续几次的高级精神享受,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特别是由张杰老师主持的“高兰诗歌朗诵会”,气氛  相似文献   

8.
北大是我的母校,蔡先生是我很钦敬的一位先师。老北大人,不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20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的恩师汪裕雄先生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癌症的世界。我知道最近十年老师是苦的,一直遭受病魔的折磨。噩耗传来,泪水一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再也看不到老师的我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先生的教诲,我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导师!  相似文献   

10.
学霸后悔了     
郭蔚臻 《大学生》2013,(21):40-40
正"你们知道宁小雅是怎么年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吗?人家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晚上三点钟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我们作为室友,一天也见不着她几次面,总之,我感觉每一个北大的宿舍里面都有一个‘奇葩’!"这话是睡在宁小雅下铺的林晓如在中文系的一次聚会上说的。听到"奇葩"这个词,我心中一抖,忽然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宁小雅,在我们中文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说实话,我每次见到宁小  相似文献   

11.
大黄馅饼     
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中文系教书;周末,同事经常请我到他们家中吃饭。第一次吃完饭后觉得肚子不适,心想这是水土不服。这以后就格外小心,没吃过的东西坚决不吃,但是每次饭后仍然有不适的感觉。有一次,我碰巧与我的系主任秦乃瑞先生(DrJohnChinnery)在一位老师家吃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孔庆东,祖籍山东,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第三中学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师从于北大中文系的两位名师,是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留校任教后,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如果说孔子后代中著名的大有人在,那么孔庆东可以列入孔融、孔安国、孔颖达、孔尚任等儒学大师所组成的这一儒学谱系。  相似文献   

13.
陈平原 《成才之路》2009,(12):92-92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文学”如何“教育”》。提及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先生的名言:“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对于许多从小做着作家梦,经由无数“考场征战”方才进入北大念书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当头一棒。可这话。西南联大时期,曾任中文系主任的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如何理解这句很让人丧气的“名言”。我的解读是:作家需要文学修养,但个人的天赋才情以及生活经验。或许更为关键。古往今来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14.
    
※一※你说,200天后,我们真的会在北大吗?她回过头问我。我不知道,我很平静地说,我只知道历史老师正看着你。她很夸张地吐了吐舌头,连忙转过头去。  相似文献   

15.
我初中先后进了两个学校;一、二年级是在汉口市一中。因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被默退。和我同在一个读书会的三个朋友(其中有一个是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另两个是别校的学生)被捕。一个名叫阎夏杨的特务认识我父亲,要他对我“严加管教”。祖父唯恐我继续卷进漩涡中,就逼迫我转学到黄冈梁全子埠正源中学。我是在那里初中毕业的。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先后有三个。我留下印象较深,并给我影响较大的却是一位代课老师王(讠志)之。先谈一谈那三位老师。初一的语文老师名叫吴树人,这名字比较好记,因为是和鲁迅先生的原名一样的。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  相似文献   

16.
绝对的证明     
一位先生拿着他儿子考试不及格的通知单,去见儿子的老师。老师竭力平静地说道:“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 “峨!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答卷吗?”父亲说。 “不,先生。试卷共有10道题。前9题,俩人的答案和演算过程都一模一样。但在第十题的下面,那个同桌写着‘我不知道’;而你的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绝对的证明@赤砂  相似文献   

17.
柳哲 《课外阅读》2016,(5):38-39
<正>1989年高考落榜后,我当过代课教师、资料馆馆员。虽然我的工作能力受到大家的认可,但由于没有大学文凭,26岁时,我还只是浦江县图书馆的一名临时工。在图书馆工作时,我偶然认识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先生。当时我写信给他,表达了想到北大中文系深造的愿望,他很快回信给我,欢迎我到北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被老师影响了命运的学生。我考入师范院校的中文系,之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正是因为受我自己的老师——高冰先生的影响。称他为"先生"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因为他不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家,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那时候,同学们私底下都称呼他为"老高"。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瘦瘦高高的中年男人,有些微微的驼背。因为瘦,颧骨很高,两眼显得特别大而有神。他极其爱抽  相似文献   

19.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回顾学术生涯时,反复提起傅斯年先生。20世纪30年代,傅斯年主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时兼任北大史学系教授,是何先生的老师。何先生说,在学术上,傅斯年是我的恩师,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余恕诚先生     
余恕诚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 我是1977年冬考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万千学子涌人高校,有幸见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这些老师刚从阴霾之中走到阳光之下,从牛棚走上神圣讲坛,有的以理论见长,有的以雄辩制胜,各领风骚,尽显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