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石屹 《职业圈》2012,(28):43-43
今天是谈文化,其实我是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文化,我发现大家对文化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记得“三个代表”中提到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想美国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可是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吗?如果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用先进的美国文化代替行吗?  相似文献   

2.
陆宗成 《文化博览》2007,(10):44-45
我一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在蚕食我的雄心,剥蚀我的锐气,消磨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04,(10):17
<职业圈·好财路>的编辑们: 你们好! 最近,有个朋友借给我一个门面,大小有20平方米,有一个小厨房.门面的位置在我们这里的一个河堤上,在这河堤上聚集了大大小小五六十家卡拉OK厅.一到晚上人气很旺.不过这个门面位置不是很好,虽然旁边和楼上都是卡拉OK厅,但是离最繁华的那一段还有大概300米左右距离.朋友在夏季的时候是卖冷淡杯的(冷淡杯是我们四川晚上喝夜啤酒的一种叫法),这两天他就不开了.我想接下来做点其他的,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好.首先我不想开歌厅(我没多少钱),还有位置决定也不好卖烧烤.秋天来了,我该干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我也希望祖国的人民看到:一个人能够心中装着祖国,同时又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我明白,我无法取悦每一个人。但问题是,我还是想努力这么做。我了解中国历史,知道我的成功对中国的同胞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很难相信,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5.
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里。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写书法了。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我便在朋友眼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相似文献   

6.
法律顾问     
《职业圈》2005,(5)
入股一个公司要办什么手续钱律师:我打算入股朋友的公司,是一个注册资金50万的有限责任公司,请问需要办理哪些手续?谢谢!(黄灿)答:首先要该公司股东会一致通过你加入的请求;然后再要考虑到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入股,所占的股份多少,权利义务如何分配,这些都要在公司章程予以体现或约定,所以还要变更公司章程;最后,你还要去公司注册地的工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客户不确认,我该不该出货钱律师:我的一个订单在出货的前一天客户说不满意,我该怎么办?货已经做好了,合同上的交货期到了,他说出货也是要退回来的,我就说那不出了,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这批…  相似文献   

7.
双月 《文化博览》2005,(1):17-18
这些也算是新生代,和那些偷偷打工拼命赚钱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是来花钱的. 到新加坡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我不明白的是,有些学生出来读的并不是什么名校,而是类似中国的中专、中技.  相似文献   

8.
上海在近现代,从一个地处东南沿海的小乡镇,迅速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令世人所瞩目。探其原因,海派文化的形成和推波助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什么是海派文化?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我以为,海派文化,主要源于3种文化:原住民文化,境内多元文化,海外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关于后两者文化,著述甚多。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宋、元以来,上海因地理之利,渔盐耕织、航运商贸,百业兴旺。特别是自开埠以来,各地各色人群,纷至沓来,五方杂处,成为国内多种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汇地。一般论述海派文化的多有研析,在此就不多繁言了。但是,对于上海原住民的本土文化及在形成海派文化中的作用,似乎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5,(6):56
那是我人生中最为困苦的时候,我把整个希望全部寄托到那车海鲜干品上,结果在运往河南的途中,一车货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欲哭无泪!想都想不到祸不单行的滋味能在我的生命中有所体验.在此之前,我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玉器行.可我不小心把一个价值不菲的玉白菜打碎了,这便宣告了我的股东生涯的完结.  相似文献   

11.
春满寿山     
大自然鬼斧神工,无奇不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一个让你惊奇的自然景观。这不,前几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临江又出现了一处新景点,名日寿山。据说那山如一巨形大龟,面朝鸭绿江,背靠长白山,煞是雄伟壮观。当我问及此山在何处时,朋友告诉我,在临江市的四道沟镇。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季羡林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论文中,在学术会议上的几次发言中,都提到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只要稍稍思考一下,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试想,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今天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我一向主张文化产生多...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14.
<正>《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海编辑部于今年4月制作了中英文双语短视频《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China is one of the saf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效应。视频采用街头英文采访在华外国人的形式,请外国人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对比中国和他们的祖国的安全程度。视频也不避讳就"在中国最危险的经历是什么"提问,请他们讲述  相似文献   

15.
谭祥是谭延闿的三千金,也是陈诚的续弦。谭祥精通英文,谙熟社交礼仪,是民国上流社会名媛淑女。一些大陆学者曾针对谭祥是否曾经赴美留学这一问题有过争议。笔者爬梳史料《谭延闿日记》《谭祥纪念集》发现在母亲病逝、长兄赴德国留学、长姐出嫁、二姐早逝且父亲公务繁忙的情况下,谭祥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照顾父亲和弟弟、妹妹,故未能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12,(19):2-2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什么企业文化的本质搞清楚,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内容,也就明白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了。目前业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只要把就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了;明白哪些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什么企业文化的本质搞清楚,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内容,也就明白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了。目前业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只要把就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了;明白哪些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幻想与成才     
我做过小学教师,也做过中学教师,但是,我不是作为一个有中学教学经验的人来这里演讲的.我现在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我来这里演讲,是因为我在大学里,接触很多大学生,在我看来,他们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在思想和感情上.根子在哪里呢?在中学、在小学.我想来看看中学里的朋友,和中学里的朋友说几句知心话.  相似文献   

19.
    
阔别是什么概念,在久居他乡的浪子看来,那是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隋思.二十年了,在二十年的无数个夜里,总不知身是客,在花前月下还能一响贪欢.冒着三千多公里严寒,我回到了二十年未见故乡,在这二十年里,我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忍着头皮,担着骂名走过的这二十年漫长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红烧肉歧视     
已久不写美食,但无损其美食家令名的沈宏非先生说过,"上海所有的私房菜馆的招牌菜,都是红烧肉!"果然。即使在上海短短几天,我也发现红烧肉无处不在!去装潢体面的高尚餐厅圆苑吃饭,每张桌子上都摆着红亮品莹的一大盘红烧肉,去又小又挤的著名家常菜馆茂隆吃饭,自信的老板娘推荐自家菜式,也少不了黑乎乎香喷喷的尖椒红烧肉!因此,即使本来不嗜红烧肉,当时也对红烧肉毫无欲望,而且座中就有忌食猪肉人士,我们最终还是向这一强大的势力屈服了。第三晚,幸而有朋友用红烧河豚和烤乳猪把我们从红烧肉的围困中搭救出来。我无意贬低圆苑和茂隆的招牌菜,但是,杭州美食家朱叶青说过,"红烧肉有什么难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