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领先国依仗"生命专利权"武器把转基因粮食作为战略产品,渐进蚕食转基因技术追赶国的传统口粮类农产品,重构"全球农业新秩序"。以大豆为例,构建转基因农产品技术领先国与追赶国博弈模型,以差异性标识规制为两国博弈策略,异质性消费者多寡为博弈双方得益,刻画中美两国自1996—2018年转基因标识规制策略演变。研究发现,两国均实施利己的标识规制策略,但中国强制标识规制并不奏效。为此,中国应细化转基因产品式样及内容标识规制,制定合理的补贴及贸易政策,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避免沦为下一个"巴西、阿根廷:被大豆劫持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简史     
<正>从1968年"分子剪刀"的出现,到2005年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企图征服世界农业的转基因技术走过的是怎样一条路?  相似文献   

3.
尽管一再被媒体归入反对转基因的专家阵营,薛达元却坚信,他的意见和"对手"的观点没有冲突:转基因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只需要加强风险评估。毕竟吃饭才是中国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这么多年来,我做食品安全的报告时从来不谈转基因,因为我认为它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可是在互动时,总有人会提。"4月29日,在北京市科协科技思想库转基因技术决策咨询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上台道出了这样一番话。与其说这是陈君石个人的"困惑",不如说这是当下中国关于转基因技术讨论"僵局"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发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讨论多聚焦于"安全性"问题,因此,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从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角度切入,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方式,对比分析其与我国的差异,期望藉由良好的风险评估与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6.
近日,多家网站刊出专题,渲染转基因食品已经在中国泛滥成灾。一时间,土豆、圣女果、玉米、胡萝卜等常上餐桌的食物都被蒙上了转基因阴影,一些网站还"附赠"了鉴别转基因食品的办法。专家指出,中国食品市场严格控制转基因食物准入,目前只有食用油和木瓜有转基因品种。圣女果、小黄瓜并非转基因蔬菜橙色的圣女果、超短的小黄瓜、紫色的嫩玉米、滑溜溜的土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中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可在成鱼观察到荧光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向获得稳定的、有特色的转基因观赏鱼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11,(10):34-34
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近日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标志着世界克隆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9.
“实质等同性”原则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新志 《科学学研究》2004,22(6):578-582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评价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质等同性"原则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合理吗?为此,我们需要对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旨在探寻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3,(14):13-16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2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卓勤四位专家,以"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转基因技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甘蔗商业化种植是未来谋求甘蔗单产进一步提高和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转基因甘蔗商业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甘蔗生产状况与转基因产品的技术需求、技术水平、安全监管条件以及市场运营与公众认知等视角分析转基因甘蔗在中国商业化推广的现实条件,提出中国转基因甘蔗商业化应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庞祯敬 《科学学研究》2017,35(6):816-823
研究在解构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信任的内涵、结构维度的基础上,通过预置模型、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探索了基于政府信任的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理性决策路径。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权力"重心"下移的情势下,"信任-感知-态度"的场域成为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形成的路径依赖,在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的契约型信任、合作型信任和制度型信任,能显著作用于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为基础的个体理性决策机制,从而影响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已不再陌生,各种转基因作物也已从实验场地走向了市场。现时的市面上,我们都能见到哪些转基因产品呢?为什么它们能从众多转基因产品中脱颖而出呢?国内市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七次提到转基因技术,这也是国家持续鼓励转基因研究的信号。虽然国家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转基因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涌现,但是社会上"反转"声音仍不绝于耳,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并未完全消除。但不得不说,转基因技术曾经挽救了我国的棉花和番木瓜产业。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一书围绕转基因粮食安全这一主题,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显现的和潜在的不安全性,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转基因技术、产品持有者通过转基因技术与专利谋求全球粮食市场垄断地位、永久控制人类口粮的企图,从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分析具体的技术或技术制品在社会因素作用下的形成过程.考察作为中国原创技术的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动力,理解中国的技术国情对中国本土技术形成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促使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巴西目前既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也是生物技术被垄断的受害者,其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值得中国思考。本研究从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监管体制和政策体系两个层面系统解构了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并剖析了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被动发展局面以及技术被垄断的产业困境。最后,论文提出中国应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交流机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平衡现代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等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0,(13):109-112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目前,美国转基因研究正从“挑战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而暗地里,美国却向中国等国非法输入转基因作物,以低价垄断别国粮食市场……中国的企业是否有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18.
对转基因作物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一直为学界所热议。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所带来的论争中,科学共同体既是"观点的辩护者"又是"科学的裁判员"。科学家的失范行为加重了舆论对转基因技术的恐慌,科学家在决策中的所承担角色的失格又是科学共同体公信力下降的原由。向"诚实代理人"角色的转变,是在转基因社会问题中科学家应有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来,孟山都就是转基因农业界的"微软",它的地位难以撼动。直到2004年,孟山都公司都不会想到,自己在中国的种子业务会遇到竞争对手。这个神秘的中国对手立志要打开一个中国式的转基因格局。  相似文献   

20.
莫愁 《发明与革新》2013,(12):25-25
精心搭配的营养餐,如果色香味不招人爱,即使父母讲上一大堆科学道理,孩子也不会津津有味地吃。科普也是如此。再正确、再前沿的科学知识,如果佐以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的形式,公众就不会买账。而这正是目前转基因技术所面临的困局:民意抵抗。过去转基因科学界很少认真思索科普的"色香味",将它归结于"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