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饱含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增强节奏感,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歌唱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月霞 《儿童音乐》2014,(4):42-43,47
正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美的意识、美的情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一、听觉感之、情感融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只有让学生亲自去聆听音乐、咀嚼音乐、享受音乐,才会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变化有致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起伏跌荡的旋律,才能用"心"去体味音乐之美。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例: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乐曲时,教师采用让学  相似文献   

3.
<正>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是第一要素,同时它是构成音乐的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是节奏呢?它就是音乐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乐音的长短与强弱等。小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初始阶段和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音乐学习的基本技能。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就非常注重节奏训练,他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认为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从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对于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6.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从节奏人手,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从感性上认识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例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打枪的啪啪声、闹钟的滴答声等。我将这些声音用拍手和敲击物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首要元素,有关节奏的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例如在歌唱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唱准、唱稳,这就需要有效的节奏教学作为铺垫。节奏教学,也就从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掌握、表现"这三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节奏感尚处于音乐表现的浅层次。并不能将他们所感知的节奏准确的表现出来。如何让他们在"说、动、玩、奏"中提高节奏感?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还有人说,节奏是旋律的生命。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在歌曲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节奏练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一、轻松认识节奏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没有担心"学不会"而被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下学习,有助于促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要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节奏。卡尔·奥尔夫曾经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复杂,但对小学生而言,单纯学习节奏符号、死记节奏时值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趣味节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节奏贯穿于游戏。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中,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掘生活情境中的节奏,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童谣等形式将节奏练习融入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感知体验和表现节奏,增添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能动性,探索出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能力,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活是培养学生内心音乐节奏感的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让节奏"闯"到生活中去,是我们许多一线音乐教师追求的。究竟如何"闯"呢?在教学实践中,例如,下大雨:哗——|哗——|,下小雨:沙沙沙|沙沙沙|,刮大风:呼---|呼---|。低年级学生初学节奏,我先让他们从快慢入手,如火车"咔嚓咔嚓"跑得快,老牛"哞-哞-"走得慢。然后再从节奏的强弱讲起,如春节放鞭炮时,第一声"嘣"最响,第二声"啪"比较轻,在山谷里大声喊叫,一会儿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20):155-156
音乐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艺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往往会比较抽象,特别是音高、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无法进行简洁明了的呈现,使得学生一堂课下来懵懵懂懂,大大降低了学习热情。音乐图谱将学生用于倾听的音乐"视化",以易于理解,简洁的线条、符号、图形,具体、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新颖、趣味的图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更直观、鲜明地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之美,愉快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形象地理解音乐要素,在"听"与"视"的有机结合中提升音乐的审美体验,开阔了孩子们的思维。巧用图谱,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享受音乐,真正地将音乐"视化"效能"有谱"。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他所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里,节奏无所不在,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形式要素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十分喜爱上音乐课,他们爱唱、爱跳、爱表演。怎样能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很好他表现音乐,节奏的训练不可小视。为此我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一、在恒拍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恒拍"在音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相当于一个参照物。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老师给与不给恒拍,带来的教学效果可能会相  相似文献   

16.
节奏感的培养是学生音乐启蒙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巧妙运用"声势"训练、体态律动训练并拓展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获得对节奏的独特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的运用。其中 ,对比是音乐创作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如节奏对比、旋律对比、速度对比、力度对比、音色对比、调性调式对比等等。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对比手法的运用 ,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同时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作技法的辅导 ,可谓一举多得。一、节奏对比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 ,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节奏第一” ,强调“音乐教学必须从节奏入手”。因此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认真…  相似文献   

18.
夏娟 《快乐阅读》2013,(23):107
音乐是形象艺术,想象力是音乐的灵魂。当一个人把灵魂给了音乐,世界就把听觉和灵魂都给了他,叩开音乐的灵魂,往往会有一种"身在红尘,心在青山"的况味。一、让节奏助推想象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旋律就无法表达。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就是逐步掌握节奏的知识技能。教学时,可让学生听琴拍手读,要求一字一拍手,二分音符拍两下手,读词时字音要拖够两拍。遇有一音一字唱多拍时,利用拍手唱数法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音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善于挖掘和利用,结合本地的人文文化、地方文化,就能够丰富音乐课堂,让农村小学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巢建芬 《考试周刊》2011,(62):223-224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领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和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感的关系,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