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由于受方言的干扰,英语学习中常常出现一些听、说、读、写的偏误。本文通过对汉中汉台方言系统与英语语言系统的比较分析,分别从语音、语调和语法方面讨论汉中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4):92-97
本研究以对比分析假说、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选取朝阳县高中30名高一的学生为被试进行语音调查,旨在探究朝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朝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既有负迁移的影响,也有正迁移的影响,但主要体现在负迁移方面。具体表现为:朝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语音[e]、[?]和[ai];用方言语音代替英语语音;用方言语音[ei]代替英语语音[i];用方言语音[v]代替英语[w]的发音。而方言母语语音的正迁移使得朝阳本地学生英语[v]的发音更地道一些。针对朝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对比普通话及方言音位和英语音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将重点放在困难音位上,以纠正方言区学生的发音错误,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庄河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发音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研究发现,庄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起有着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庄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元音[ai],用方言语音j[( )]代替英语[( )]和[dr],用方言语音q[( )]代替英语[( )]和[tr],用方言语音x[( )]代替英语[( )],用方言中的元音y[i]代替英语辅音[( )]和[r]。针对庄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不仅应该重视这两种语音系统的不同之处,更应该多进行实际练习,从而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语音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我国现今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地方方言的负迁移现象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学习者。东北方言作为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影响较明显,而大学生在应用英语交流时,英语语音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英语语音的因素等,让大学生直观英语语音与方言发音的区别,模仿纯正英语语音多加练习,避免英语语音受方言的影响,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和英语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英语语音习得的过程中,吴方言者往往会带有方言语音的特色,给英语语音的习得带来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近年来,虽然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吴方言内部语音特点的看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吴语区语音的特点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到更小的方言地域进行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音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等理论,以大连学生为被试,通过田野调查,探究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表现,并探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解决方言语音影响的途径。研究发现: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主要表现为负迁移,学生往往用方言母语中的音[e]代替英语标准音[ai],用方言中的[lei]代替英语[li],用[t]代替英语的[d],用[s]代替英语的[∫],用[i]代替英语的[r],用[t’]代替英语的[t∫],用[v]代替英语的[w]。而方言语音的正迁移使得大连学生的英语[v]的发音更地道。对此,在英语语音教学和习得时,应重视大连方言和英语两种语音系统的差异,以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庆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存在的不利因素和促进作用相互影响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音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本文就重庆方言和英语语音进行时比,试图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这两个语音系统的一些特点,克服方言影响,学好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8.
方言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习得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正视这一问题,并且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克服方言对于标准的英语语音发音的弊端,培养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英语素养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本文以陕西方言为例,致力于通过研究解决陕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9.
标准的英语发音和对英语语音的识别能力对英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语音若基础薄弱,就会直接对日常英语交际和英语听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很多因素会导致英语学习者事半功倍。这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本文以河南方言为例,分析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造成的障碍和障碍形成的原因,同时对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如何克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受陇南方言影响,陇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在归纳总结陇南方言发音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陇南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异同,对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求陇南方言对该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应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受陇南方言影响,陇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在归纳总结陇南方言发音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陇南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异同,对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求陇南方言对该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应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言语学习模型为支撑,利用声学语音实验的方法,考查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11个英语单元音,包括宁波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相似的3个目标元音语音产出的声学特征,探究宁波方言和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可能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英语单元音产出存在系统性差异;宁波方言及普通话语音体系对方言区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庆方言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宏威 《考试周刊》2010,(29):101-102
本文通过比较重庆方言和标准英语(RP)发音的音位系统,从两个方面讨论重庆方言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重庆方言的声母系统对于英语辅音发音的负迁移;重庆方言的韵母系统对于英语元音发音的负迁移;重庆方言声调系统对于英语语调的负迁移。并为重庆方言(西南官话方言)区学生学好英语语音提出些建议,这些建议也可为其他方言区学习提供英语语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川黔方言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独面谈进行语音测试的方法,旨在从英语鼻辅音习得方面探讨方言对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发现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的方言在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都存在着正负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能够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而负迁移则阻碍学生英语语音的学习。由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普遍存在,在学习中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水平。本文拟从迁移理论、方言迁移的影响与迁移的主要类型以及对英语语音的教学启示三方面的综合研究进一步阐述正负迁移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存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因此,汉语方言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存在迁移作用,包括声母、韵母和汉语相拼规律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本文以济南、成都和萍乡方言为例,比较了它们与英语之间不同的语音系统,探究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的表现,并提出改进英语语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86):89-90
本文主要根据语言学习迁移理论,运用文献检索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方言的语音特点研究,从语音方面对河南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语音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作出细致的分析,并针对这些科学的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河南方言持有者学习英语语音的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河南方言地区教师对于英语语音教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杭州方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方方言,其语音特征与英语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杭州地区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也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其方言的影响,或多或少地把杭州方言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去,却忽略了两者语音系统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少发音错误。因此,调查研究杭州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对帮助杭州方言区的学生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增强英语交际能力,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语音坐标尤其是他们方言的语音语调对他们学习外语起着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超音段层次上武汉方言语音语调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找出武汉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时的重点和难点,以期本地英语教师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学方法,排除武汉方言语音习惯的干扰,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