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扫除阅读障碍,通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自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呢?一、要因文而异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预习记叙文,写人的,应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写事的,主要通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认识事物反映的重要意义;写景的,要把握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  相似文献   

2.
周晓兰 《小学生》2013,(8):80-8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我校研究"整合课时、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实验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指导单篇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所以预习中我通常要求学生读通课文:1.边读边画指导学生认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作业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预习型、巩固型、综合型、发展型、差异型等。对于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预习型作业是在教师授课前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作业。预习性作业一般从初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给课文分层分段 ,或根据提示内容诸方面设计。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授课后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作业。巩固型作业可以通过填表格、问答、图解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型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设计的作…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5.
预习课文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文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多种预习方法,并通过"预习卡"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不能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而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首先通读全文。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划出生字词、中心句,再通过查字典弄清生字词,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必要时,对课文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的预习,为教师以后的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方法的习得。笔者(任教二年级)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了"一读、二标、三圈、四书、五思"这样几个基础性的预习内容,笔者把它简称"预习五部曲"。一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具体做到四个"不":不添  相似文献   

8.
自主、真实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逐步向自学过渡。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低年级预习时,布置的问题应简单些,随着学生对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的加厚,设置的问题也要逐渐增加难度。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预习,教师可根据其文本特点进行设计:一、写人叙事类文本学习此类课文,预习内容中除了读课文、理解词语、初步了解文中人物和故事之外,还应该查阅课外资料(对感悟  相似文献   

9.
课前预习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一般都围绕"识字"、"写字"、"阅读"几方面来预习。很多教师习惯于每天讲完课对学生说:"晚上回家预习下一课。"学生也都知道学完了一篇课文后接着预习下一篇课文。但真正回去预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胡青松 《语文天地》2012,(22):75-7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呢?一、在预习中培养质疑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指导学生质疑。1.从"课文提示"处质疑人教版初中课本教材中,每篇课文题目之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吉林教育》2006,(1):75-75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预习.学生们可以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认读生僻不懂的字词,可以有利地促进教学效果。但是预习并不适合任意一篇课文的教学.有些课文是不必要事先预习的。相反.如果事先预习了,会把有些课文的内在玄机泄露,会让本来牵引学生满腹疑惑的情节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要正确利用预习。  相似文献   

12.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语文教学活动,这句话与课前的预习不谋而合,课前预习不正是"预"吗?什么是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的自学活动。在国内外有很多中小学都提倡学生预习,现在教师常用的导学案、学案其实都与预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预习思考进入课堂,比着手一篇陌生课文的学习更有意义,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的语言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在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各类"学习单":"课前巧用预习导学单""课中妙用学习理解单""课后善用阅读拓展单",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轮番助阵,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17.
<正>预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的预习中,为了能让学生高效预习,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文预习的重视,让学生通过预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构建预习体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学生由于缺少学习经验,对预习并没有确切的认识,导致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他们只是简单地读一遍课文,这样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整合,可分为以下板块: 一、预习板块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每一单元之前有单元提示,教读课文的标题下面有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标题下面有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其实就是预习提纲,聪明的学生大都可以自己预习并达到理想目标.中等学生或偏差的学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加之他们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或缺少预习方法,难以收到预习的效果,农村学生更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精心编写预习补充提纲{包括注音、注释、文学常识、修辞及课文思考题等};对学生进行严格而科学的预习训练;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严格检查..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性强,达到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老师们都十分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工作,并作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对预习工作既要全面地认识,又要正确地掌握,才能使预习得到应有的效果。要做好预习工作,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 预习应看教材类型,体裁特点,课文难易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学法指导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掌握其方法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下面 ,我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课堂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每篇课文 ,在课后都设有“思考练习” ,从第七册开始在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 ,教师只要让学生按“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要求去分析理解这些习题 ,就一定能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1 利用“预习提示”掌握学习方法“预习提示”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