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果大都有一个坚实的果核,果肉依附在果核上。学习写记叙文,也应该试着在记叙文中设置一个“核”,让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依附在这个“核”上。这里所说的记叙文的“核”,不是记叙文的主旨,而是在记叙文中凝聚内容、承载情思、起核心作用的具体的事或物。究竟什么是记叙文的核心?还是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吧。先看一些名家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看上去挺散,其实有一个具体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讲义”。文中写了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又写了日本学生以藤野生先为作者改讲义泄题为名攻击作者,最后写了收藏讲义和丢失讲义。作者正是以…  相似文献   

2.
张秋婷 《语文天地》2014,(32):59-60
初中生写记叙文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绘。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具体鲜活,中心内容就鲜明生动,主旨的表达就自然深刻。而部分中学生写记叙文往往只重议论,忽视人物形象描绘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使中心内容过于干瘪,主旨表达过于生硬。本文旨在借鉴名著阅读和语文版八(下)课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学生寻求具体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升格记叙文的内容,使记叙文的中心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3.
谈“核”字     
白居易《荔枝图序》中这样写荔枝的果实,说它:“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核如批杷”中的“核”字作何解释?很多书中未给注释,有些书把它解释为荔枝的“果核”。其实。此处“核”字的正确含义应为荔枝的“果实”,而非荔枝的“果核”。说明文最讲求说明顺序。作“果核”讲,则原文的说明顺序十分混乱。作“果实”讲,则原文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中学生写记叙文常见的毛病有二:其一是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其二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简捷办法是把记叙文写具体。一位从事了30多年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认为:“记叙文的一个特点是关键内容不能太笼统、太抽象,要写细致、具体,要写好细节。”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等。“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必须做到“言之有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瞎编硬凑的文章、必定空洞无物;而有了好的材料、就能提炼出好的主题,写出的文章就能生动感人,给人以感染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一、按照分类特征表现主旨按照最简便的划分,记叙文可分为两个小类:记人为主、记事为主。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其性格的发展体现出来的。写作这一类记叙文必须着眼于刻画主要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情节的展开和细节的描写必须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常常体现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类作品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事件展开和推进的,此时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只是情节发展的手段和推动力。以《药》为例,小说采用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把家庭悲剧跟重大社会问题紧紧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文体之一,而且许多考生习惯于写记叙文,尤其是中考考生。有鉴于此,掌握好记叙文得高分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评判考场作文,结合学生平时记叙文写作的实际,认为写好记叙文须做到“五美”。丰满美很多学生在考场上喜欢写记叙文,但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以空泛之感,平淡无味,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究其原因,除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的功夫不到位之外,还有写作技法上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记叙文要写得内容充实、具体,言之有物,具有“丰满美”,可通过三种方法达到。1、增设感人的情节、场面或细节有些学生的记叙…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年大量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宽泛、笼统含混、言之无物往往是导致学生得低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叙述得不够具体,把文章记成流水账。新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所谓具体,就是不说大话、空话,内容客观、详细、实在。得高分的往往都是那些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有动人细节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王甜 《新作文》2021,(5):26-28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生动的细节,鲜明的主旨,优雅的语言之外,更离不开别具匠心的设计与构思,也就是说优秀的文章要写得波澜起伏.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波澜”呢? 模式一:“愿望+阻碍+行动”模式 任何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故事都由三个要素构成:愿望、障碍和行动.所谓愿望,就是某人因为某个原因有一个愿望和目...  相似文献   

10.
说到“记叙文”阅读教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实人教版大纲教材的版本才可以说是“正宗”,那时的初中语文教材按文体进行编排、螺旋式上升且读写基本同步。如初语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分别是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特点。在人教版大纲教材(修订)与各套课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中,由于教材单元按“主题”进行编排,已经很难找到“记叙文”的字眼,更谈不上有单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全册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但只要有教材存在,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抓手。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下面,就几个话题来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一般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和一两个人物形象,叙述成为记叙文中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形象的最主要手段。如何叙事就成为准确传达作文主旨的关键,而叙事手段丰富、巧妙与否也直接导致文章是否生动形象、真挚感人。优秀的记叙文佳作无不都是在叙事上做到了布局巧妙、取舍得法。  相似文献   

12.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在考纲中列为D。“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 议论文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分;说明文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总之,要言之有物,有充实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3.
记人叙事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记叙文或重于写人或偏于记事,写人也是通过记事来表现的,所以,把握叙事的技巧,对于写好记叙文是至关重要的。再从学生作文实际来看,确立主旨似乎还不是最难,难就难在通过叙事表现主旨。怎样合情合理地叙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有“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相似文献   

1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刭“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一、读文题辨体裁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界定: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文、  相似文献   

16.
相信自己     
“我”说“老师,这道题的标准答案错了”——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为什么能成为超常举动?它得益于多层铺垫:一是“老师……嘲讽”,二是“同学们哄堂大笑”,三是“爸爸正色”——“内外交困”。而“我”能“即使沉重,也要背负真理前行”,从而凸显了“自信”的主旨。此文还需要升格:标题应改为“行走的拐杖”——放着结尾中这样具体而又生动的“意象”不用,太可惜!记叙文拟标题,勿“主旨先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时候,会产生很多联想,会有很多情感和体验。联想能丰富内容,而情感和体验又往往是记写内容的主旨所在,所以,记叙文中这些“虚写”的文字是不可少的。把握好读写中虚实相生的段落应是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谢尚俊 《学语文》2003,(6):19-19
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或曰主旨 ,是“整体感知”文章的重中之重 ;然而 ,对于不少中学生来说 ,这常常是一大难点 ,尤其是记叙文(含小说、散文等)。教学中 ,笔者采取理清类型、综合训练、定格运用“三步”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仅就“第一步”中所归纳的记叙文主旨类型分列如下 :1.人品精神型———主要见之于写人为主的一般记叙文 ,如《驿路梨花》“通过对小茅屋诗情画意的描述 ,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让人们“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与贡献 ,学习徐霞客为求知而探险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姜有荣 《新读写》2012,(4):40-41
点题的“点”是“点化”之意,“题”是“题旨”之意。记叙文中的点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升华情感,深化主旨。点题不失为记叙文写作“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点”得精妙出彩,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不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而且也是学会写其他文体的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的基础。初中学生应当扎扎实实地打好写作记叙文的基础。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所谓“猪肚”,指的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应根据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做到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具体。而当前学生作文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单薄,行文铺展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