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蒋星是个看起来挺讨人喜欢的孩子。刚接手他们中队的第一天,他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友善地打量我,还甜甜地道了声“老师好”。可同事们一看到他就皱眉头,还跟我讲了不少他的“差劲”表现,提醒我要多“关注”他。  相似文献   

2.
作为班主任,我特别关注那些有特殊生活经历和特别举止的孩子。责任和使命告诉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聪明可爱的小女生吕某不幸患了癌症,经常化疗,满头的黑发落得差不多了。但她害怕掉课太多,更舍不得老师和全班同学,可是带着如此模样去见同学和老师,小女生为难了!当晚,我悄悄送给她母亲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0,(7):14-14
●这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这里有一群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们。●家长们常感激地说:这里的老师真是太好了。而老师们则说,是孩子们太可怜,也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4.
特别的爱     
那是我调入市实验小学的第一天。上课铃响了,我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教室里静极了,五十多双眼睛盯着我。我知道,孩子们等待着我这位新老师的开场白了。“小朋友们,今天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陌生的面孔,今后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由我来带你们的语文课。现在,我非常真诚地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全班同学的回答整齐而响亮,孩子们开始动起来了,还有不少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我很高兴,我今天就结识了这么多新朋友。不过,朋友初次见面,一定有不少问题要问,对吗?”我继续引导,想和孩子们靠得更近。“对。”几十双小手刷刷地举了起来。“老师,您姓什么?”“您多大了?”“您要求严吗?作业多吗?”“您对每个学生都一样喜欢吗?”……  相似文献   

5.
芮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一名非常特殊的孩子,典型的高智商低行为。当我刚接班的时候,就有好心的老师告诉我,说班上有几个"皮猴",其中最厉害的就是芮,说芮患"自闭症"(经过了解他是感统功能失调),是最难对付的,在班上经常会无缘无故"发神经"。我笑着调侃:"有差异就是资源。"当时就觉得应该是自己学习和实践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田惠 《成才之路》2010,(21):86-86
当前,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我们只有对特别的他们施以特别的关爱,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灵的低谷,到达充满阳光的彼岸。 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一个学生,让我记忆犹新。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高一开学时我就认识了他,一个瘦弱苍白的小男孩。他很少说话,上课时也不举手发言,也不和同学、老师沟通,虽然这样,他开学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全班第一名,数理方面尤为出色!他的沉默和他的聪明,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禁让我想进一步了解他。我很想找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7.
刘则喜 《学子》2012,(9):62-63
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就认识晓东,他在课堂上给老师出的难题,闹的笑话,常常成为办公室谈论的焦点。谁知重新分班之后我竟然发现他就在我们班。想到以往老师提及的种种情况,我心里沉甸甸的。第一天我就真切体验了他的厉害。正当我跟全班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突然站了起来,大声地说:"老师,‘四只眼’是什么东西?"全班同学先是哄堂大笑继而是...  相似文献   

8.
<正>对我而言,带新小班的孩子算是一项挑战,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很少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许多习惯还未养成,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与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孩子们身上。付出终有回报,经过大约一个月的适应期,基本上所有孩子都已经慢慢摆脱了分离焦虑,慢慢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互相熟悉之后,同伴间的交往也开始多起来,找到了班级里的新朋友。但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之中我发现了有些特别的他,我们和他的家人一样叫他轩×,之所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我带孩子们一起去春游。大自然像一幅多彩的画卷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树更是以蓬勃的生命力吸引着孩子们稚嫩的目光。回来后,我让他们画一画春天的树。孩子们兴致盎然,很快就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开满鲜花的桃树和梨树、刚刚抽出嫩芽的榆树和长着漂亮长头发的垂柳。但当走到王雨身边时,我愣住了。在王雨的笔下,一棵流泪的大树上被涂得乱七八糟。我有点生气了,指着他的画说:“王雨,你画的什么?”王雨看了看我,小声地说:“老师,这是刚才春游时,我看到…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1.
姜春延 《考试周刊》2009,(26):230-230
深化素质教育.应当让少先队员自主行动,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少先队里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都有资格当选,选举队委,应给予队员平等的权利。要选出孩子们心中的中队委,老师决不能自己指定某些学生担任.这样就会剥夺队员们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队委的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在本学期的中队选举巾,我充分让孩子们“作好自己的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明的父母一直挺支持我班的工作。今天早晨孩子们正在各个区角玩着,我也正忙着为他们提供材料,刘明的爸爸领着刘明气冲冲地找到我说:“老师,刘明说不拿拼图老师就批评他,他要把家里的小电脑搬来,我不让搬,他就哭。”我一听是刘明把老师说的话错误地传达给家长了,就心平气和地向他说明:最近我们发现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后,不爱玩角色区,就想把角色区换成益智区,在和孩子们商量投放什么材料时,孩子们提到喜欢玩智力拼图,有几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要把自己的拼图带来和大家一起玩,我表扬了这几个孩子。刘明的爸爸余气未消地说:“…  相似文献   

13.
笑声     
听到门外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大队辅导员丁丽英来了。因为她的笑声,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记得刚当中队辅导员时,虽然我事必躬亲, 可工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就在我束手无策时,丁老师来到了我们中队。“工作还不错,比我刚做中队辅导员时好多了……”她的一番善解人意的话,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我情不自禁地向她述说起我的苦恼和困惑。从此,丁老师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和工作上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正>你相信吗?最近我当老师了,收了一个特别的“学生”。他就是我带的徒弟——班主任蔡老师。别看蔡老师上课时旁征博引,很有师长的风度,可下课跟我们可就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这几天他当了学生,跟我学下国际象棋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下班刚回家不久,就接到了小瑜妈妈的电话:"夏老师,小瑜在体育课上被小涵推倒了,睑上磕破了皮,眼睛也红肿了,还被小涵踹了两脚,你知道吗?"电话这端的我,明显感觉到了家长话中的"火药味"。也真是的,班里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却不知道,这确实是我失职,家长发火也是应该的。"小瑜没告诉我,我也没发现,真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学,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中队。没想到第二个星期,队员们就给了我一个提前的教师节“礼物”。教室的旁边有一个楼梯,孩子们一有空,就在那里玩游戏。有一天,年级组长告诉我,楼梯下的墙壁上被人踩满了黑脚印,让我查一查是谁干的?我这才突然想到,也许是我们中队那帮“小坏蛋”干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您的手,老师!”初读《感谢那只手》这篇文章,男孩小道格拉斯的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小小心灵中最深情的呼唤:他要感谢那只手,一只给了他自尊、自信和关爱的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贫寒,他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放学后,老师常常会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他走一段。因此,当老师要求孩子们画想感谢的东西时,当老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可能是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时,小道格拉斯的画却令老师大吃一惊,因为他画了一只大手。老师迷惑不解,“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说。每每读到这儿,我就惭愧。我很…  相似文献   

18.
<正>爱对谁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谁都渴望得到爱,都希望被爱包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不仅希望得到家人的爱,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当然我班的李同学也不例外,虽然他是个特殊的孩子。说起李同学全校的老师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他的特殊表现在他的身世上:生下来三个月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现在李同学和脾气暴躁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他的特殊还表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上,他完全属于在暴力下成长的孩子,稍微犯错便会挨一顿暴打,经常鼻肿脸青地来  相似文献   

19.
许诺     
早操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活动室。萱萱直着嗓子对我说:“老师,你怎么又没拿头饰来?”顷刻间,孩子们议论开了:“是呀,老师怎么又忘了。”“老师真没记性。”“老师是不是骗我们呀?”议论声虽小,却清晰地钻进了我的耳朵里。望着孩子们天真、渴求的眼神,我红着脸说:“对不起,老师现在就去拿头饰。”两天前,我发现孩子们在学唱歌曲《妈妈,妈妈》时总是兴趣不高,提不起精神,我就抓住孩子爱表演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说:“如果谁唱得好,学得快,我就请他戴上头饰(小喜鹊、小黄牛、小花猫)上台表演。”其实,我并未准备好头饰。等他们学会了歌曲,结束时间已…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按计划在室外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忽然,发现小调皮师伟不见了。我到教室里一看,原来他正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摆弄着纸,我走上前去问他:“师伟,你在干什么呀?”他高兴地说:“我在做风筝呀!老师有浆糊吗?”我看着他那股认真劲儿很高兴,不仅提供了浆糊,还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线给他拴风筝。风筝做好了,小朋友用敬佩和羡慕的目光望着他。孩子们热切地要求着:“老师,我们也要做风筝。”我想老师应理解孩子们的心,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和兴趣。当天下午,我拿着做风筝的各种材料来到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商量如何做风筝。他们都能积极想办法,画的画,折的折,剪的剪……人人都忙个不停。小伙伴之间还你帮我,我帮你,特别是师伟小朋友简直成了小老师。有的小朋友剪不好,他就帮着剪;有的浆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