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安全疆域的非地域化、模糊化、扩大化和网络化,使国家安全基本内涵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化边疆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着眼点。同传统地理边疆相比,文化边疆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文化边疆安全的维护,必须在确立文化边疆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构筑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以维护国家文化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年代边政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40年代勃然兴起的边政学是在外患日亟与国人致力于构建民族国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边疆研究向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与传统边疆研究相比,边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范式讲求多学科参与,尤其侧重人类学和政治学等新兴学科,不再局限于历史地理.研究边政的新式学会和学术期刊大量涌现,也使边政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形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以国家陆疆、海疆、空疆三维一体构成的硬边疆为范围的国家利益受到挑战,利益边疆、政治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信息边疆、战略边疆等边疆新概念纷纷出现。这些概念,都是以虚拟边疆和无形边疆的形式强调国家利益安全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用边疆与安全的密切关系来表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硬边疆受到冲击致使国家利益受到安全威胁的担忧,可概称为软边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战略利益均构成软边疆的内涵,它的外延有时会因发达国家的国家利益延伸和发展中国家国家利益内缩而波动。软边疆概念以硬边疆概念为基础,都是国家利益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主要包括"我者"与"他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协调问题这样两个方面。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世界主义文化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间存在诸多重合之处,事实上也正是这种重合使得边疆社会成为了世界主义文化的生发地之一。当然,由于边疆社会所具有的一系列特质,从而使得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在生发方式、承载群体、文化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特殊性。通过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可以将全球化时代边疆社会中的世界主义文化划分为民族型世界主义文化、地域型世界主义文化以及游移型世界主义文化这样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边疆"内涵在不断变化,"边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领土边界线"的框架性解释,而是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出现了信息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和利益边疆等内涵的扩展。面对新内涵"边疆"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可能的研究思路。指出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稳定,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我国当今国家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都时时处于变动的状态,同时也由于边疆民族文化的边缘性、心理疏离性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错位的深刻根源,诱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而妥善解决边疆社会的不稳定问题,疏导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建构起适应当前我国边疆民族需求的公民文化是核心的要义,这也能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稳定观的局限,建构科学而长效的社会稳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是一种传统的和不成熟的边疆治理。在我国由国家建设时期向国家发展时期转变以及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的边疆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传统的边疆治理结构必须通过理论重构、制度重构和实践重构而实现转型,构建起现代型的边疆治理结构。而边疆治理转型与重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国家层面的边疆治理战略的构建。因此,必须在国家层面构建一个统领全局的边疆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危难之时,钱穆关注边疆问题,重点涉及他对"边疆"内涵的理解,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关系,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下我国边疆的价值所在以及在处理边疆问题时相关政策的立足点与重视之处。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钱穆的边疆思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边疆观念作为对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稳定的认识,从根本上影响着边疆治理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意识形态,边疆观念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传统、国家体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国家之间的边疆观念存在巨大差异,此种差异必然导致对国家发展起到不同作用。本文在梳理中美两国边疆观念形成与演变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国边疆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边疆教育包括边疆民族教育、边政教育及面向国民的边疆常识教育等三个层面.学术界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从区域教育或民族教育的角度进行考察,虽然各有特点,但也各有不足,似乎很难涵盖近代边疆教育的丰富历史内涵.而通过教育现代转型、近代国家构建以及中央-地方互动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则大体符合近代国人对边疆教育的理解,也有可能接近百年来边疆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在九一八东北事变的刺激下,掀起又一轮研究西北边疆问题的高潮,西北的边疆危机和民族矛盾因之受到普遍的关注.期间专家学者不仅揭示了列强图谋中国西北的阴谋,而且大声疾呼开发西北的国防战略意义.通过对西北民族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民族平等、中华一体观念得以加深,使日本人分裂中国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东北事变后兴起的西北边疆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对民族国家产生了影响,民族国家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猛烈的冲击。研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对形成一个富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开放经济与社会,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缘经济安全: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经济安全是一国从事经济活动时基于地理区位、经济的空间分布及相邻地域经济单元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观、地缘经济安全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初始的理论探讨,对地缘经济安全的涵义,地缘经济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地缘经济安全护持的原则及主要手段作了一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日趋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凝聚力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分析民族凝聚力,能使我们对其现状和问题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把握,从而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切实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uses Bourdieu to develop theorizing about policy processes in education and to extend the policy cycle approach in a time of globalization. Use is made of Bourdieu’s concept of social field and the argument is sustained tha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olicy has reduced autonomy, with enhanced cross‐field effects in educational policy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from the fields of the economy and journalism. Given the social rather than geographical character of Bourdieu’s concept of social fields,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can be, and indeed has to be, stretched beyond the nation to take account of the emergent global policy field in education. Utilizing Bourdieu’s late work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hrough neo‐liberal politics, we argue that a non‐reified account of the emergent global educational policy field can b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但在全球化时代下,一国不可避免的要与他国发生交往,在交往中,我们对主权是让渡还是维护,众说纷纭。所谓“主权维护”,就是在让渡中维护,全球化使国家置身于更多的“让渡”之中而并未减损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作为国家身份的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让渡的,但在全球化时代下,一国不可避免的要与他国发生交往,在交往中,我们对主权是让渡还是维护,众说纷纭.所谓"主权维护",就是在让渡中维护,全球化使国家置身于更多的"让渡"之中而并未减损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民族文化·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广度与深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以一个民族或国家为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无视全球化状态。面对全球化,民族文化的本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担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的重新提出,是全球化语境中高等教育应对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