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档案局王景高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四期上撰文论述了我国历史上档案屡遭损失的事实: 明清时期 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发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明朝中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引军攻破南宫门,发动了拥英宗复位的“夺门之变”,  相似文献   

2.
国家档案局王景高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四期上撰文论述了我国历史上档案屡遭损失的事实:明清时期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  相似文献   

3.
鲁凤  张鹏 《历史档案》2018,(3):127-130
孔子世家明代文书档案,简称“明代孔府档案”,是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府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十三年(15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衍圣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族等社会层面上的活动,是孔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明代档案保护技术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有的明代官府档案(原件),主要收贮于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约五千件”。这些档案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主观上与明代统治者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和保护有关,客观上与明代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不无关系。明代档案保护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并有所创新,还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明代的档案保护技术作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某家知名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一本历史题材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洪武帝驾崩,子朱允(火文)即位,为惠帝。朱元璋的弟弟朱棣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南京篡了侄儿的帝位,史称‘靖难之役’。”短短的两句话中竟存在两处重大错误:朱允是朱元璋的孙子而非儿子,朱棣系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6.
《湖北档案》2006,(4):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共5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是清代道光皇帝临终前秘密立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原始档案件。内容包括道光皇帝亲笔遗嘱,以及有关丧典仪式安排等,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由皇帝亲笔所书关于封建皇帝承袭传位的原始献。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档档案制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官谋 《兰台世界》2012,(15):47-48
本文认为,广西武宣县仙岩洞留下的三首诗当属明代建文惠帝所作。建文惠帝在"靖难之役"后,不仅得以逃脱,而且在逃亡近四十年后,在游览武宣县仙岩洞时,白发苍苍的他抑制不住牢落多年的悲苦心情,于是题诗三首。  相似文献   

8.
依照中国古代星黎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是帝所居,置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殳称紫禁城。明代幕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开始营连逸座宫殿,至明采乐十八年,即1420年落成。  相似文献   

9.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诉(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诉。只是因为奕芒(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0.
微记录     
正@历史微距:"一代宗师"叶问(1893~1972年),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但他最为名扬海外还是在于晚年收了一个比他更出名的关门弟子李小龙。@凤凰网历史: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是明初编纂的著名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认为“古今事物散于众书,不易检阅”,他打算把经、史、子、集各家之书,分类编辑,而且以音韵为序,以便于检索。于是,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命解缙主持,参与编纂的有一百四十七人,次年即成。但朱棣认为收辑“尚多未备”。  相似文献   

12.
关永礼 《历史档案》2014,(2):142-144
早在2001年,曾读到杨珍所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9年再版),书中对清朝先后实施的四种皇位继承形态的因革起废进行综合考察,广引博征,爬梳拣择,其研究方法姑且称为“演绎”。近获杨珍新著《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学苑出版社2013年出版),全书紧紧围绕清朝皇权的兴衰隆诎、振裘挈领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利用者查阅档案时,所需档案复制件由本馆审核无误,加盖印章后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擅自复制。摘抄的档案由工作人员严格审核后,方准予带走。”东城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李旭针对公众不熟悉查阅档案流程的情况,迅速在政务微博“东城档案”上发布了这则办事指南信息,并配有公众来局(馆)查阅档案的照片。其实,这仅仅是局(馆)稳步推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何服务大局、服务现实需要?新时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何大有作为?记者近日走访了东城区档案局(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社会》2002,(5):44-45
雍正七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记载一则民间传闻:“圣祖皇帝(康熙)原传十四阿哥胤(礻题)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是说康熙传位遗诏原文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礻题)原名胤祯,因雍正皇帝名胤稹,为避讳,胤禛当皇帝后,胤祯改名胤褪)。而康熙的第四子胤稹把遗诏的“十”改为“于”,“祯”改为“稹”,  相似文献   

15.
档案本质属性是档案定义的核心,也是研究档案定义的逻辑起点和支撑档案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为此,笔者一直非常关注理论界的新成果,也作了一些认真而深人的研究工作,本文再次略陈管见。 一、国内档案本质属性研究现状简析 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国内有关档案本质属性的代表性观点就有9种,虽有孤陋寡闻、挂一漏万之嫌,但仅此即足见我国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治学态度之积极。这9种观点,就其形成时间和影响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传统观点(或主流观点)和反传统观点(或反主流观点)两类,前者有“原始记录性”(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学者为代表),后者有“备以查考性”(伍振华)、“凭证属性”(王恩汉、朱益祥等)、“三属性交集”(王玉声)、“结构”(李福君等)、“鉴定和整理”(王岚厂“归档”和“集中保存”(查启森、张照余等)、“非现行性”(傅荣校)、‘呐在有机联系性”(肖英)等8种。其中前6种观点,笔者已在《档案本质属性再认识》和《档案本质属性研究》(以下简称‘《两文》”)①中论及,故从略。现仅就“归档”和“集中保存”、“非现行性”、“内在有机联系性”3种观点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6.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17.
张茜 《山东档案》2014,(6):10-10
目前,山东省档案局(馆)认真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在完成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后,及时展开数字化档案转缩微胶片工作,今年又完成“数转胶”50万多画幅。至此,馆藏民国档案“数转胶”数量已突破200万画幅,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档案资源建设,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省档案局自2002年起开展“浙江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工作。根据“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经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审批,15批组档案文献第一批入选“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档案文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1、《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上虞市档案馆);2、平湖“老鼎丰”酱园档案(平湖市档案馆);3、新昌调腔艺术档案(新昌县档案馆);4、松阳高腔艺术档案(松阳县档案馆);5、施光南曲谱手稿(金华市档案…  相似文献   

19.
《湖北档案》2008,(12):6-6
4月10日,湖北省档案馆特藏库建成并投入使用。400多平方米的特藏库,兼有“藏”、“展”两种功能。入选的600余件档案均为档案珍品,包括明清档案、辛亥革命档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汉冶萍公司和江汉关税务司档案)、近代工商业档案、民国档案、抗战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文革”时期档案、中南大区档案、湖北省直重要档案、领导人及外国政要视察湖北的照片,重要的有明天启示七年(公元1627年)地契、明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援剿总兵关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湖北郧阳府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凭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哈尔滨市档案局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先行优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区、乡(镇)、村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两个体系”建设。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作为最有价值的档案,把“所有档案都要为人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加快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切实地为“三农”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