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走进帕米尔高原》进行研究,深刻剖析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探索其传递的生态理念,旨在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本文从生态道德、生态智慧和生态审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并得出作品背后更深层的主旨意图和核心思想。该作品的核心思想是生态道德观、生态智慧观和生态审美观的培养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重新解读约翰·济慈的作品.济慈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得以呈现.济慈的生态观可以概括为回归绿色自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3.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在麦卡锡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作品。此作品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麦卡锡在该作品中讲述了浩劫之后,父子俩在荒野上一场未知的"旅行"。荒野上的"旅行"折射出麦卡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基于此,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唤醒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重新解读约翰·济慈的作品,济慈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得以呈现。济慈的生态观可以概括为回归绿色自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5.
戴新蕾  季美洁 《考试周刊》2014,(17):157-159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当代大学生必读文学类书目之一。本文从生态批判角度解读该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作为祖国新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对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影响。本文在研究《老人与海》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解读华兹华斯和克莱尔两位极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中的自然崇拜意象与生态意识,来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和其作品中如何呈现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体现生态与人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倩 《语文知识》2009,(2):46-50
本文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为论述前提,立意从生态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剖析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并选择其表意文化内涵作为阐释的重点。通过分析论证多个代表性作品。本文从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批判、现代理性消费主义的审视以及未来生态家园建构的期盼等方面集中归纳出生态报告文学表意样态的三大文化内涵,进而深入探究了作品所彰显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8.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2,(21):182-184
国内外评论界曾用冰山理论、悲剧意识等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这篇文章立足于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重建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伦理、人生两个方面对多丽丝·莱辛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加以分析,揭示莱辛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勾勒出莱辛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以及建立在其伦理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作品均有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的精神家园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正是生态文学的部分特征,也是生态批评所要关注的内容。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奥尼尔的剧作进行整体分析.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及对作品人物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关注的重点从荒野、牧场、农村转向了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地城市,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了对精神生态、价值生态的思考.这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尝试在生态批评的理论框架内对德莱塞作品中所隐含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旨在对德莱塞的文学思想做出更为丰富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蓝的眼睛》充分体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从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诠释劳伦斯作品中超前的生态意识,探讨生态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海明威在评论界引发了一轮新的研究热潮——从生态视角对海明威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笔者通过解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探讨其生态矛盾观的具体体现和成因,希望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海明威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希望有助于人们树立对自然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文教资料》2007,(33):32-34
19世纪法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以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被视为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从新近崛起于英美文艺界的生态批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对作家的生活观、自然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等对现今社会仍有启示作用的生态观念有更深层的理性认识,并体味他流露在作品中的具有前瞻性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凯伦.布利克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通过追忆只身一人在非洲经营恩贡农场(咖啡种植园)的人生经历,描绘了非洲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生态,但是文中却充满了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本文希望从生态批评的角度从土地、动物、原著民等方面解读其中的矛盾,并试图揭示作品标题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18.
《狼图腾》是在我国文学作品学界引起过巨大反响的生态文学作品,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灿烂的瑰宝。优秀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是提高我国文学对外交往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狼图腾》的英译本不仅做到了翻译到位、适宜外国人品读,更是在海外销量惊人,一度创造了我国文学作品版权海外输出收入的新纪录,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向外输出的典范作品。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分析生态翻译学及《狼图腾》的图腾文化及生态观念的基础上,评析了《狼图腾》英译本,并对文学作品对外翻译问题及如何使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出国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沈苇是一位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当代诗人、散文家,《植物传奇》就是其生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品集中展示了西部各种植物的生态美,蕴含着作者敬畏生命、亲和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沈苇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源于现实的生态体验、多元的生态知识以及跨文体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非生态的文学;而且许多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作家和作品还是反生态的。生态批评不仅要研究所有生态文学作品,发掘作品里具有生态意义的部分,而且还要对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和重新评价,指出其中的反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