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数量短语+竟+动"句式中,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竟+形"句式中,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和<也论汉语"数·量·名"形式的产生>两篇文章,对"数+量+名"结构来源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数词、量词和形容词共同修饰名词有两种结构,"数+量+形+名'和.数+形+量+名","数+量+形+名"结构使用比较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数+形+量+名"结构对形容词的限制,并从语法修辞两个角度描写这两个结构的不同,再用标记理论来解释造成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数+形+量”格式中量词和形容词的语义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形+量”格式可以分化为三种:数+形+个体量词(A式),数+形+集合量词(B式),数+形+容器量词(C式)。容器量词最容易和形容词形成选择关系,其次是集合量词,个体量词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和形容词形成选择关系。量词和形容词之间存在着双向选择关系,这种选择关系的基础是语义的相宜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萍乡方言"X 形"类形容词进行研究.具体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等方面对"X 形"类形容词进行描写、分析,并对其否定形式及重叠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连X带Y"格式中,X、Y可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且该格式可作多种句法成分.研究发现,该格式"连""带"应归为连词类,而并非动词、介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1616个宾语为"一+量词+名词"的"把"字句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从语用、语义、语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把+一+量+名词"句式从语用角度来看,主要用于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行为和某一原理进行描写和叙述. "一+量+名词"作为宾语主要出现在表示位移的"把+宾语+动词+介词短语"和"把+宾语+动词+趋向补语"的句式中."一+量+名词"作为"把"字宾语,当名词与所指对象具有不可分离的从属或连带关系、或所指对象就存在于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之中、受话人可以看到或识别出来时,这一格式为"定指";当"一+量+名词"仅仅虚指该成分所代表的事物,这个事物是否存在于特定语境中,发话人也不清楚时,这一格式为"不定指".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永远 的 名词"现象大量出现."永远"一词在该结构槽中,已经开始形容词化.同时,"永远 的 名词"结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中,助词"下"可以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已成事实"的体貌意义.也可以用于形容词后,多见于"形+下+哩"、"形+下+底"的结构中表示动态结果的静态持续.  相似文献   

11.
在"成 集合量词"格式中,"成"是附着在集合量词前的一个粘着成分,整个格式是一个以"成"为强调手段,以量词为中心的半凝固性结构。"成"和集合量词存在着选择关系。从构造形式看,"成 集合量词"有基本形式、重叠形式和复合形式。从句法功能看,"成 集合量词"经常做谓语和修饰语,做谓语时具有强韵律性和非自足性,做修饰语时具有强描写性和趋焦点性。从表达作用看,"成 集合量词"用来强调数目之多,其重叠和复合形式表示整体叠加。对"成 集合量词"格式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集合量词的认识以及对量词和数词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副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中古文献中动量词"番""反""返"等的使用情况,发现"番"兴起于南北朝,而"反(返)"作为动量词在东汉时已非常成熟。其动量词义来自动词义"往返","番"是"反(返)"的通假字,专门用来称量对答回合数。隋唐以后,可能由于避讳及追求更准确的语言表达的原因,"番"逐渐替代了"反(返)",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专用动量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量词在语义、原型意象两方面都会有所区别,同样的事物也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计量,同一量词可以计量不同事物;不同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量词“门”、“种”、“类”是一组表示类别的量词,其用法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对称现象。文章运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汉语中,数词既可与量词组合,又可与名词组合。所以“人”的词性就有两种可能:名词或量词。通过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词类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人”的词性,确定“人”属于名词而不是量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我们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发现了动量词、名量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的组配存在着一种不完整的关联标记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对“V 数词(一) 动量词 N”结构作出细致、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A+V+O结构层次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就A+V+O的结构论A十V+O结构,而应该把它放在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子里来考察。对状语性质的认识,是正确分析A+V+0结构层次的关键。状语是修饰、限制述语及其连带成分宾语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A+V+O结构层次作A+(V+O)切分。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即助动词作状语,单音节词在单音节动词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作状语和单音节形容词作述语者除外),动词述语与宾语之间有逗号或冒号隔开时,A+V+O结构层次才作(A+V)+O切分。  相似文献   

19.
区别词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语法学家的普遍的认可,主要是它和形容词的关系较为密切。文章从有争议的"高级"一词入手,分析了区别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地位。"高级"虽然可以受"很"的修饰,但只依照功能标准,不考虑意义的因素,就把它排除在区别词之外,还是有不妥之处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在句法上修饰中心语,但语义却指向句子中或语境中的其成分。本文运用语义指向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了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逻辑语义指向和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