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山水画大家、"长安画派三杰"之一的何海霞诞辰100周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百年海霞·何海霞中国画作品展"于11月8日在西安长安画院正式开幕.本次画展共展出何海霞作品100多件,系统地展示了何海霞先生自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中国画作品,回顾了他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2.
他曾是一个顽劣的孩子。用文具盒夹住前排女生的头发,在老师粉笔盒里放一只青蛙,让课桌抽屉里雏鸟的叫声响彻整个教室。父亲吊起他的双手,用粗粗的皮带抽打他。重重的体罚只会加重他的叛逆。最后一次,他打碎了全教室的玻璃。他被叫到老师办公室。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做好了种种应付老师的心理准备。他想,老师这次一定不会轻易饶他的。老师安详地坐着,手中的茶杯冒着热气。意外地,老师叫他坐下,和颜悦色,这让他猝不及防。他有些惶恐,也有些不明就里。老师说话了:"你说这杯子里的水像什么?"他感到意外,想了想,说:"像杯子。"  相似文献   

3.
孙群豪 《文化交流》2016,(10):46-49
正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他的笔画不尽心中的繁花似锦,他的画来自大自然的大美大气,气场之中有一股真情在流淌,笔展心画,腕运性情。这是一种真善美的表达,这是一颗艺术家滚烫的心。一生结缘牡丹情听说何水法在河南洛阳的平乐村捐建了一所"希望画院"。乍一听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离杭州1000多公里外的洛阳。  相似文献   

5.
浙江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孙永,从小生活在临安大山里的外婆家,家乡的一草一木滋养了他幼小的心田,他对故乡,有着执著的爱。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在浙江萧山当知青的几年里,更使他感受到村民们身上那特有的质朴感情和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境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吮吸着大地的乳汁,体验着农民的思想感情,画艺逐渐成熟起来。孙永近影A recent photo of Sun Yong恢复高考后,孙永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浙江美院)全国率先招收山水画研究生的第一批学生,更令他欣慰的是著名山水画大师…  相似文献   

6.
这幅十分珍贵的山水画藏品,凝结着两位书画大家之间深厚的友谊,在绘画史上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佳话。 此画作者为中国山水画大师陆俨少,1957年他在上海画院被错划为“右派”,降级减薪。1962年虽然“摘帽”,但每月60元工资难于荞家糊口。这时浙江美术学院缺少山水画教师,院长潘天寿正在着急之际,从上海调入浙江美院的花鸟画名家陆抑非当即推荐说:“有一个好人选,就怕上海不肯放。陆俨少是最适合的了。”  相似文献   

7.
老师的样子     
做老师这么多年,要不是朋友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在大众的心里,老师有他固定的样子。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在公车上,看见放学的学生,问:"今天的课都听懂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2009,(11):F0004-F0004
潘鸿海.著名油画家、国画家.1942年生于上海梅陇。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富春江画报》负责人.浙江画院院长.现为浙江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会。  相似文献   

9.
高原 《职业圈》2013,(13):58-59
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创始人乔治·派克是一名电信技术老师,他曾为找不到适手、出水流畅的好笔而发愁。为了增加收入,乔治·派克利用业余时间给一家自来水笔公司当销售经纪,他的学生成为了他的主要客户。后来,由他卖出的笔不断出毛病,乔治·派克只得又当起了义务修理工。1888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简斯威尔创办了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决定自己生产优质钢笔。  相似文献   

10.
假如你是罗伯特·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于1999年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求学路上,他曾向三位年轻老师请教前面路途的选择——第一位老师建议他申请奖学金到康奈尔大学接受教育,第二位老师主张他贷款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第三位老师则鼓励他娶一位富家小姐,然后到哈佛深造。如果你是蒙代尔,你会如何选择?最终,蒙代尔选择了贷款去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同样面对经济压力,我们今天大学里的贫困生的选择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