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元明 《辽宁教育》2013,(12):77-77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直接地参与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动机,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培养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创设道德两难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拓展学生思想深度;把握教师自我角色定位,实现价值引导;通过开放结局的想象,让学生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3.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法治观念,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价值,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进行准确的法治指导,引导学生向远处行;创设真实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向深处行;拓展多元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向宽处行;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亮处行。  相似文献   

4.
耳提面命式的谆谆教诲、"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存在感缺失。习惯养成教育应积极构建道德学习的"有我之境",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察的回望中,对自己的习惯、经验产生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道德判断在情境辨析中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不断进行道德的再认知、再反思、再修正;引导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自我道德内化,收获自我的道德智慧,促进学生自我道德智慧在实践中外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将其引入德育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道德实践。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做出合理评价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如何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措施。通过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引导;引导学生落实道德行为,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一、以道德理论知识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理论能产生道德情感,而道德理论又来自思想品德课的每一篇教材和实际事例,学生在老师讲解、说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评价,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见诸行动,从而能强化和巩固对道德认识的理解。如教学《盲人摸象的启示》一课时,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去分析解释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看谁说得好,如有的学生说:“我们小队的×同学,语文、数学成绩都比较差,在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需要老师的引导并且加以培养。道德与法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衡量学生道德素养的一大准则。如果不加以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就会导致中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甚至与社会脱节。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让初中生在老师的培育下自然而然地养成道德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道德灌输妨碍或阻止了个体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和判断,并造成了道德无思及道德冷漠的后果。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思的道德生活.承认个体独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价值探询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道德灌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学生文化为学生道德主体性的获得提供了文化生成的母体。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融入学生文化中。道德教育需要在重视、引导学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始终坚持和遵循科学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该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会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李美超 《成才之路》2009,(22):68-68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要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必须要开展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姚亚平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47-48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初中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标准提升法律意识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道德法治教学的重要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开阔教育眼界,探索新的教学要求下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因此,文章从初中阶段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着手,探讨如何通过完善教学模式,做到对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得到落实,并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教学情境下,结合实际经验和个人学习感受,不断启发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进一步深入感受和深入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运用方式。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真实发生,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模式,提升学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叙事德育有助于道德教育回归自由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即增进学生对道德、对人和生命的理解;叙事德育通过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而引导学生的道德需要,能够训练学生换位思考的道德思维品质;叙事德育通过形成积极的道德舆论而增强学校德育的效果,其过程中体现出的宽容、民主、平等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会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借助道德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尊法重理,进而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道德冲突情境,力求以案例小视角折射社会大时代,立足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巧编案例呈现道德冲突、精设议题引导道德选择,以帮助学生提升法治认知、促进法治认同、践行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对于这样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道德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前调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 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在敬法、学法、守法和用法则中明辨是非。从课程设置的指向分析,关注学生 的道德,就是要求学生在坚守自我文明规范的内在要求下主动 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一定自律意识;从法治的角度剖析,通过 外在的条件约束引导学生在遵照执行中产生严格的自律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内外融合, 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达到了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必要性,道德引导行为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体现.要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道德引导重要价值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做到言传身教、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现专业教学道德引导行为.  相似文献   

20.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其主体是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的道德觉悟,引导学生践履道德责任,让学生求善、知善、行善、扬善。小学阶段德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