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史、岩性、构造、气候等条件的差异,使四川的丹霞地貌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四川丹霞地貌可分为盆地西北、盆地西南、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和川西高原等5个丹霞地貌区。不同区域在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上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丹霞地貌分布于陆相红层盆地的碎屑岩分布区域,而红层盆地的分布又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因而中国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可以划分为与大地构造有关的6个区域.这6个区域间的丹霞地貌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各区域内因内外力的变化不同,还形成了区域内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名称: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项目编号:13BZS071主持人:王建华"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主要使用历史学的方法,吸收和借鉴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方法,围绕20世纪之前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自然灾害类型及原因进行研究。一是对历史时期晋东南发生的影响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梳理,划分各种影响民生的灾害类型;二是分析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发  相似文献   

4.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1,(11):28-3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历年来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版的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对该部分的要求主要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预防,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5.
湖南丹霞地貌的发育,分布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霞地貌由于其奇特的外貌,在自然风光景观中独树一帜,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湖南是我国丹霞地貌分布比较广泛的省份,能够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7%。自株罗纪以来的大地构造运动、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外力因素都比较适合丹霞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其景观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对于繁荣,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湖南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6.
丹霞地貌由于其奇特的外貌,在自然风光景观中独树一帜,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湖南是我国丹霞地貌分布比较广泛的省份,能够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7%.自侏罗纪以来的大地构造运动、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外力因素都比较适合丹霞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其景观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对于繁荣、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湖南丹霞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声、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对开发和利用这一旅游资源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被流水切割侵蚀而成的一类地貌,它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种重要地貌类型.典型的丹霞地貌群峰成林、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洞穴累累、高峡幽谷.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57-65
对已列入全国1024处丹霞名录中的梅州5处丹霞地貌的发现过程、学术研究和旅游开发研究的现状作了综述,对1处丹霞洞穴作了介绍.特别指出,丹霞地貌对梅州尤其是平远旅游开发独具意义,但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境内或许还有不少尚未发现的丹霞地貌旅游资源,有待后人去探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崀山风景区的造景地貌是丹霞地貌。本文分析了丹霞景观形成的基本条件,揭示了丹霞地貌特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湖南省怀化市丹霞地貌的分布与特色 ,并对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名胜、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综合开发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于吉海  马翠敏 《地理教育》2007,(1):F0003-F0003
绵旦于祁连山北麓,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南北宽约510千米,江西长约40千米,总面积约300多平方千米,是全国最大的干旱地区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3.
唐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河南道又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多种自然灾害使河南道的农业生产遭到沉重打击,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动摇了唐王朝在基层的统治。除此以外,自然灾害还威胁了这一区域动植物的生存,并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丹霞红”这一概念,研究了丹霞红在原始宗教中的地位,以及丹霞地貌对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石窟文化的影响,从而阐明丹霞地貌与宗教文化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球表层是一个复合系统,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要素异常变化,形成自然灾害,灾害与特定的区域相结合,形成灾害的区域特征,从中可分析出灾害在不同区域中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旅行家和地质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考察我国丹霞地貌风景地貌区的历程,分析了他对我国丹霞地貌形态特征的记载和描述,并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中干旱、水灾、冰雹、大风、严霜、大雪及蝗螟等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数据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的水灾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水灾的历史记录呈递增趋势且在15世纪之后出现明显的峰值和谷值,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发生机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0~20世纪前半期广东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风灾、地震、冻灾、冰雹、虫害和瘟疫)的时间变化和地区分布。把广东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区,比较各个区域的差异,得出广东历史自然灾害的高发区和低发区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因素加速了自然生态的恶化,两种因素的合力决定了该地区自然灾害的频发,具有区域特点的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影响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丝绸之路要冲 ,兵家必争之地崆峒山位于甘肃陇东平凉市西郊 1 2千米处 ,为我国历史名山之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望秦川 ,西接六盘山 ,南依关山 ,北峙萧关 ,是古长安西进北上的要冲 ,又依六盘山三关之险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二、秀丽丹霞地貌 ,雄奇峰林景观崆峒山经多次造山运动 ,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峰峦和各种嶙峋怪异的石景 ,陡立奇异的残峰、巨石 ,犹如石灰岩山地的峰林景观。从而构成了崆峒山的主要地貌类型———丹霞地貌。这“西来第一名山”的丹霞地貌颇为丰富多彩 ,雄奇巍峨 ,秀丽迷人。顶平、身陡、麓缓为其基本特征。平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