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建华 《体育科研》2009,30(5):62-67
建国60年来上海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通过对上海学校体育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经验,从而对上海学校体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地,对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体育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定位,力求使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近代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张謇与近代体育发展的密切关系。张謇在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同时,积极倡导大众体育事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奠定了南通体育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一)(1949年~197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相伴而行。教材是实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与具体体现,也是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其建设发展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脉络。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育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经过八次改版。为了全面了解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程,本刊特邀请我国著名学校体育家、新中国体育课程教材研究的开拓者与历史见证人王占春老师,对1949年~2000年间,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拟分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延安体育建设及其对新中国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的体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前身,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延安体育为新中国体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为新中国培养了体育骨干,为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还为新中国体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新中国第一任体委主任贺龙,与体育的渊源和开创新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贺龙同志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招募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大量修建体育场所还成立了多所体育学院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和储备体育人才,并且创刊《体育报》宣传新中国体育事迹,加强体育学术交流。通过"劳卫制"提高全民素质;加强新中国竞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不畏艰难,坚持支持登山运动。在短短的14年时间里,奠定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彤 《精武》2011,(5):92-93
中国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女性对竞技体育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巨大。本文从历史视角入手,介绍了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服饰的发展历程;将体育服饰与女性体育进行融通,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女性体育服饰的发展方略。在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道路上,女子竞赛服饰文化需要契合新趋向,实现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2011,(1):80-80
2011年,《体育教学》将迎来创刊30周年。30年的风风雨雨,杂志逐步走向成熟,也在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服务的30年历程中见证了许多东西。同时2011年对于教育界,我们学校体育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走进了第10个年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即将颁布实施、"十二五"开篇在即,以及"纲要"颁布并全面开始落实实施等。回顾《体育教学》这些年全方位呈现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我们欣慰地看到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 5 0华诞前夕 ,全面记述、总结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继前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之后而组织编写的反映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体育通史。它比较集中地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记述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体育体制的特点和变化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思想理论的演进和当代中国人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记述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是第 1本系统、全面地认识新中国体育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历经了建国以来60年的历程,走过了一条曲折向前的发展之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向世人展示了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世界经济文化的融合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息息相关。在谨向伟大祖国60诞辰表示贺意的同时,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华全国体育总会60年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体委成立前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一是筹备与建成了组织;二是赋予了组织职能;三是建立了组织结构;四是初步发挥了组织作用.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后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一是召开了6届全国代表大会;二是完善了组织职能;三是进行了组织改革;四是围绕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桥梁和助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60年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体育大国的奋斗历程,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强调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成,以及保护和发展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张磊 《体育教学》2011,(5):11-11
值此《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向我们的兄弟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130年来,《体育教学》杂志在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提高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体育教学》杂志30年茁壮成长的印迹,记载了编辑部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辛勤工作,也记载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体育广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认为新中国体育广播的发展历程分为诞生、初步发展、阶段性辉煌、改革调整、全面提升4个阶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育广播在体育事业、广播事业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下,反映出时代风格、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满足社会需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对后奥运时代体育广播提出发展策略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外交在新中国的成长史上曾经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作为礼仪之邦,山东也十分重视对外体育交流,60多年来,山东体育事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体育对外交流工作也平稳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事业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独树一帜,是新中国体育的基础,包括了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军事化、大众化、经常化.边区的体育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它为社会主义体育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开拓了道路,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建设和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冰 《新体育》2012,(8):87-87
60年前,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首发于《新体育》杂志。那一年——1952年,《新体育》两岁。首发题词的荣誉,让我们肩负起传播体育精神、记录体育辉煌、见证体育事业发展的神圣使命。60多年来,无数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献身基层体育教育,甘做无名英雄.为中国体育默默耕耘.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早在1981年,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变革对俄罗斯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政治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体育运动也深受影响。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建立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的,通过对经济变革后的俄罗斯的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及体育科研的分析,力求扬长避短,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