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的第二课时《家乡的名优特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特产有哪些,知道家乡的名优特产,激发学生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 2.了解祖国的疆域辽阔,感受祖国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建立起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作贡献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广泛地知道家乡物产的名称及特点. 2.理解名优特产的含义,知道家乡哪些是名优特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彩色铅笔等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7第7题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写篇状物的记叙文,描写自己家乡某一种特产,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2.培养学生善于捕捉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训练学生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有层次、有条理地把事物特点写清楚。 [方法提示]本次作文指导在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2.注意对学生写前的感知训练;3.注意让学生先说后写;4.注意发挥习作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  相似文献   

5.
习作内容: 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表达我爱家乡之情。 设计理念与教学目标: 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使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进行构思,能使用比喻、拟人等一些修辞手法,自由地表达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 1.播放家乡的风景课件或出示家乡风景图画。师生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似文献   

6.
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实地观赏家乡风貌,如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区;2.准备1—2个爱家乡的小故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打下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 .抓住事物特征展示事物特点的作文方式。3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征展示事物特点的作文方式。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 )。2 .自由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二 )设置问题情境 :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  相似文献   

8.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社会三年级 (下册 )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导教师 :中山区向阳小学 唐淑玲中山区教师学校 冯桂卿教学目标 :1 .态度 :知道四通八达的交通将家乡与外界联系起来 ,体会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2 .能力 :学会认识和使用交通图。3.知识 :了解家乡的交通状况。教学准备 :1 .家乡交通图。2 .学生收集的与家乡交通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1 .介绍出行经验 :师 :同学们 ,你们有过到外地探亲、旅游的经历吗 ?生 :(绝大多数同学 )有。师 :谁能说说你去的是什么地方 ?是怎样去的 ?生 :( 1 )我姥姥家在沈阳 ,我去过沈阳 ,…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写家乡的变化。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抒发自己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叙述有一定的顺序,注意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结合习作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具体描写2——3处景物的变化,突出家乡的美丽繁荣,并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2.运用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来写家乡的变化。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把微笑带进课堂。同学…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物资矿产和工农业生产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调查分析、口头表达、制图绘画等多方面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画一幅家乡导游图,写好解说词。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中段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本设计从四个方面体现教学理念:1郾实地调查。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2郾相关链接。以教材《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文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在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普遍存在:"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疼"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1.觉得无内容可写,胡编乱造;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等。面对假话连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抽象出 1— 5各数的过程。2 .能认读写 1— 5各数 ,会用 1— 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材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 一、观察情境图 ,在交流情境图的内容中抽象出1~ 5。  1.谈话引入  ( 1)你喜欢小动物吗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  ( 2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小动物 ,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乐园去看一看。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用师生谈话的形式 ,把学生引入情境 ,使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具体地描写月亮湾的美景的。 3.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教学过程。 xiang 一、出示课题:26.我的家乡 (说明:“乡”字先出现音节,再慢写字形,让学生注意字的笔画、笔顺。) 指读。讲解“家乡”的意思。(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天津,课文中“我”的家乡在哪?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 wan 我们?(板书: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指读课文。指读“湾”,“村子”(“村”平舌音,指导读好。)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朱丽华 《云南教育》2003,(34):39-39
教材说明:《画大山》一课是“九义”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试用本)第三册中的“乡土教材”。作业要求学生看看家乡的山是什么样的,画一幅有大山的风景画。我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了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动手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美术课中绘画创作的乐趣,亲自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美化环境的意识。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山是什么样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3.…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自然、文化、历史、物产,同时认识家乡的落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既赞美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让全班同学在声情并茂的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其创造美的热情。【活动形式】1.表演(唱歌、舞蹈、小品、快板、讲故事等);2.竞赛(金点子)。【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资料:a.收集家乡名胜、物产和历史文化的有关资料;b.收集家乡的落后面的事例;c.收集自己周围有关热爱家乡的好人好事。2.节目准备:a.快板演出;b.山歌、摆手舞;c.小品创作。3.…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作文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情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向家长了解和搜集家乡(如东县马塘)文蛤“天下第一鲜”的有关史料,品尝各种烧法的文蛤肉。 2.每位学生准备两只文蛤、文蛤刀一把、小蝶子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趣,活跃课堂。 课始,师生共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乡文蛤。教师满怀激情地叙述:这大如拳头、小如指甲的文蛤是家乡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伊春生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伊春的生态旅游景点。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