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永春白鹤拳是闽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下,永春白鹤拳取得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发展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的法规与资金配套、建立健全相关的竞赛与文化交流;坚持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强化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掘,加强社会推广与学校推广的配合等,是实现永春白鹤拳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永春白鹤拳产业化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及发扬的必经之路。永春白鹤拳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在永春白鹤拳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以期能理清思路、制定战略、确定目标和重点,快速实现永春白鹤拳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无数的文化瑰宝,传统武术则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是为数不多的由女性创立的拳种,是中国南少林武术体系中有着深远影响的拳种之一。然而在新时代下,永春白鹤拳同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因此文章基于永春白鹤拳现状,阐述永春白鹤拳的文化流动规律,最后围绕传承主体、文化回归、革新理念以及“互联网+”等研究文化流动视角下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永春白鹤拳乃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它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蜚声中外。素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朴素明朗的特点著称于世;有“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之美誉。 对于它的源流,曾有过许多传说。我们本着求实的精神,多次深入到原清朝福建省福宁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2,(2):10-11
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一个兼具技击价值和健身作用的优秀拳种。2008年6月,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白鹤拳走出国门,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白鹤拳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林玉品 《武当》2012,(8):43-46
咏春拳和永春白鹤拳都是我国南派拳术中的奇葩。有关咏春拳的起源多在群众中口头流传,从未有完整的文字记载。百余年来,咏春拳始于何时、源于何地、创于何人,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成为当今武术史上一个有待解开的谜。永春白鹤拳是源于康熙年间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拳种,几百年来,已经传播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传统武术之一。咏春拳和永春白鹤拳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众说  相似文献   

7.
白鹤拳是著名的少林五拳之一(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创始人是方七娘。后经莆田少林武僧杨少奇(人称五八先)传承和发扬,独创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乩手后,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称为'莆田白鹤拳'。其套路招式、演练风格、练功方法与永春白鹤拳已有明显不同。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永春白鹤拳为媒介,探讨中华武术在马来西亚的跨文化传播议题。研究发现,永春白鹤拳在马来西亚的传播经历了在地根植、我武惟扬、薪火相传、复兴之举等组织化发展,阐释了传播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媒介等协同作用下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共情传播中的个体行动及集体行动的实践生成逻辑;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及文化再造。研究认为,个体实践操演是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基石,华人服务组织是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地域社会媒介宣传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形成把薪助火。  相似文献   

9.
永春白鹤拳属南少林内家拳种。它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清晰,虚实分明;快慢相向,上下起伏;手足呼应,脉络贯通;吞吐浮沉,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以寸劲节力,形神兼备而见长。它不仅反映了白  相似文献   

10.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而且,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入粤后,又充分吸收了南拳(洪、刘、蔡、李、莫几派功夫)的技击精华,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无论搏击意识还是打斗技巧,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康玉琨 《武当》2014,(11):66-67
太平天国时期,福建省永春县达埔人林俊率领十八好汉在德化县衙击鼓举义。之后,林俊即率领义军向永春县挺进,势如破竹。其进军神速,原因有三,一是清政府腐败透顶,民不聊生;二是起义军大多武艺高强,尤其是林俊及其十八好汉,个个都是永春白鹤拳高手;三是得到了智勇双全,人称“白鹤神侠”黄文安的鼎力相助,对起义计划和进军路线事先作了周密安排。最终,林俊起义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载入史册,林俊本人则在牺牲后,被洪秀全封为“烈王”。  相似文献   

12.
刘全球 《武当》2015,(1):11
2014年12月4日,湖北黄梅县大河镇小学在学校操场举行了"岳家拳"比赛。学生们列队整齐,伴随着《精忠报国》之乐声,有板有眼地演练岳家拳,赢得了全校师生及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据悉,黄梅县大河镇第一小学在办特色学校的理念引领下,积极开发地方资源,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爱国英雄岳飞"的爱国、忠孝、勤奋等精神;岳家拳传承人、黄梅县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教练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黄梅县中小学"岳家拳"总教练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14.
鸣鹤拳传奇     
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白鹤拳是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5.
国家体委首次列入的我国武术研究委管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由武汉体育学院、郧阳地区体委、武当拳法研究会三家共同完成,8月初由国家体委科教司组织专家、学者在湖北武当山通过鉴定.武当拳系,是中华武术群星璀灿中的一颗瑰宝,是如少林武术一样,同为中华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然而,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少林武当考》一书问世后,宗其说者竟引申"武当无拳论".几十年来,对于武当拳系是否存在?武当是否有拳等问题,一直萦绕武术界而悬而未解.  相似文献   

16.
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能素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中的重点任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强体质、发展体育能力,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主阵地。尤其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同步发展和提高,我们在辩证地看待传统"课课练"利与弊的基础上,提出"补  相似文献   

17.
兰春玲 《武当》2010,(2):27-28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来创造的一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拳派套路有近千种,名称五花八门,举凡天上人间飞禽走兽、仙佛罗汉,甚至抽象哲学名词皆可成为拳剑套路名称。诸如白鹤拳、黑虎拳、金狮拳、青龙剑、罗汉拳、大悲拳、八仙剑、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显示了中华武学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铜山学校体育作为铜山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近些年又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使铜山不仅在江苏乃至在全国,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面旗帜.作为教育局局长您是如何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 王慕启:健康的体魄不仅是青少年当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前提.面对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一直思考,如何能使我区的这种现象得到改观,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得到改善.为此,我区在长期坚持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实践中确立了"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的理念,提出了"学生健康我的责任"这一口号.  相似文献   

19.
《少年体育训练》2014,(1):36-37
<正>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共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团体会员单位7个,会员人数达到16 000余名。一、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成立背景萍乡市在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前期,走过"先发展、后规范"的路子。随着俱乐部数量的不断增加,收费不规范(有的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乱收费,有关部门要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停办、退费)、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学校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收取的费用当作学校的小金库,开支很不规范,也因此有的学校领导或受处分或被判刑)。如何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我们一方面多次与市纪检监察、民政、  相似文献   

20.
张爱琴 《武当》2013,(9):63-63
衣袂飘飘,拳风阵阵,方圆有致,刚柔相济……迎着初升的旭日,太极拳队和太极剑队的教练与队员准时出现在操场的南隅。一招一式,彰显出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的太极拳文化韵味。"弘扬太极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建设旗号,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学校的特色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七个春秋,一路摸索,一路前行;一路耕耘,一路收获。苏州市首个"少儿太极拳教学基地",市、区两级"特色体育项目学校","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集体",使学校在区内外声名鹊起,太极拳教学已成为学校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一、尊重历史,传承原有文化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