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47篇短篇小说、4本游记和大量的散文。劳伦斯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既具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又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征,其作品多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与乡村为背景,描绘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在精神上、道德上和相互关系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人们开始对“乡间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乡村雕刻、瓜果雕塑和庄稼画等已成为艺术新潮,受到青睐和推崇。 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年年举办一次名为“乡村雕刻的发现”的艺术展览。其中一种“活树雕刻”类似盆景,作品内容以古典文化为主,也有不少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由于乡村雕刻艺术顺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并且引导了一种新潮艺术的发展,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对乡村艺术一向不感兴趣又不甚了解的买主和收藏者。 辛辛那提市一位名叫特沃德尔的玩具设计师是个瓜果雕塑艺术家。他认为,植物栽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他先在百…  相似文献   

3.
1994年9月30日,在墨西哥城宏大的人类学博物馆二楼的宽阔展览厅中,旅墨的秘鲁画家埃内斯托·阿波马伊塔·昌毕,举办了他研习中国国画艺术风格的绘画展。在他创作的近30幅代表作中,有雄浑的泼墨山水画,精美的工笔花鸟画,清新淡雅的风景水粉画。作品不仅显示作者师承传统中  相似文献   

4.
1996年10月19日下午3时,题为“孩子眼中的世界”的《中英儿童绘画展览》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开幕了一前来参加开幕式的300多名观众中何人入也有孩子,摩肩接路挤满了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办公楼一层的三间大厅和过厅,人们兴致勃勃地仔细观赏着挂满四壁的画作,不时发出赞叹之六,川百_热烈地议论、比较看中英两国儿童画作题材、风格和表现?法上的差异以及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交流的意义,纷纷时举办者把两国儿童画故一起展览的构思给予高度评价,展览共展出95幅作品,其中55幅是中同儿童画的,其余40幅出自英国1[童之下一中同儿童画选…  相似文献   

5.
于涛 《世界文化》2015,(3):19-20
<正>雷·约翰逊(1927—1995)是位多产的美国艺术家,一生中制作了大量的拼贴画、图画和印刷品。他通常将这些作品寄给朋友和同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多萝西·米勒,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次展览。展览聚焦于约翰逊早期的印刷作品,特别是他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相似文献   

6.
伯特兰德·罗素(1872—1970),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曾于1920至1921年访问中国,并写了《中国问题》一书。1950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8月在给卡恩·弗尔夫人的一封信中,他谈了自己成长与写作的道路。他小时候生活在有良好教养的老式家庭环境中,听别人给他朗读莎士比亚和司各特的作品一直到12岁,以后他自己大声地朗读。他读过最为崇拜的诗人库柏的作品。16岁时,他发现了雪莱和济慈的诗歌。从此直到21岁,他经常阅读英文诗歌,并且背诵了大量诗作。上剑桥大学前,他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该画展中展出的中日两国艺术家共200多幅水墨画作品,是众多作品中的精选之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均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佳作荟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日两国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国…  相似文献   

8.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9.
马德里提森美术馆从6月中旬到9月中旬举办《米罗:大地》的展览,在整个夏季用加泰隆尼亚艺术家米罗的70多件大师级艺术作品以飨观众,包括1918年米罗的个人首展到1983年他放下画笔告别人生的代表作。无论广义的诠释或仅象征意义而言,米罗的作品都与“大地”紧密结合,无论其出生地加泰隆尼亚、生活的人们、西班牙传统的民俗风情,甚或他对乡土草根和文明起源学说的着迷,到各种题材如感性的、多产丰腴的、地上人间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代著名画师任率英先生逝世7周年了。在缅怀这位中国工笔重彩巨匠的时候,他的画品和人品再一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任率英先生系河北省束鹿县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失去双亲,寄养在大舅家中。大舅是生意人,唯望外甥承其衣钵,遂将他送去学徒。然率英先生志不在此,他从小酷爱绘画;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农家画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这些民间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为他以后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拜在著名画家徐燕芬名下,为其入室弟子,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画艺生涯。“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绘画展览.这是第一位中国画家个人展览在欧洲权威的博物馆举行.英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反应强烈,称赞吴冠中的作品既有民族传统绘画的风采,又得欧洲绘画之奥妙,是中西合壁的典范.他们认为,吴冠中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自己的探索和创造,用绘画语言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使之与时代同步,并与国际潮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袁昌英(1894-1973)莎士比亚(1564-1616)100多年前,当世界剧坛瑰宝──—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他的作品就以夺目四射的光芒与华夏文明的光辉相交映,为众多的中国人所喜爱,并直接感染和影响了一批中国现代史上早期的文人学子。袁昌英(1894-1973)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女作家涌现了不少,但剧作家却寥寥无几,袁昌英堪称其中的凤毛麟角。她的成功,当归于“莎剧”魁力的吸引。今天,当我们翻开袁昌英的作品,发现她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剧作)与同时代的冰心、凌叔华等女性作家相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柏林亚太周的“中国节”上引起轰动。展览的名称是《生活在此时》,近3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上百件绘画、模型和音像作品,布置在汉堡火车站博物馆的10个展厅内。开幕式当天细雨霏霏,冒雨赶来的柏林观众挤满了博物馆上百平方米的大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生活在此时》的策展人之一范迪安,在欣喜之余向记者畅谈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和走向。范迪安说,文化生态环境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受外国影响,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艺术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到了90年代,我们的文化自主性开始增强。但如何把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现代艺术介绍到海外还有一定的难度。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不足,甚至偏颇,有些国外策划的展览,有意识形态的趋向,偏爱激进、极端的作品,没能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本次展览,是中德双方策展人首次合作,共同商讨选题,共同挑选作品,在以“现代艺术之都”闻名于世的柏林展出,而汉堡火车站博物馆又是现代艺术大师云集的地方,这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良性对话的开始。范先生继续谈到,不仅国外,包括中国国内对现代艺术的认识都存在一些模糊概念。人们都认为“现代艺术”是个敏...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在英国一些热爱和关心艺术进步的少数人心目中,亨利·穆尔的名字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次次的成功,他的名声愈来愈为人们所认可。1931年,德国的一个博物馆购买了他的一件作品;1933年,他成为英国一个甚为新颖的艺术团体的创始成员之一;翌年,赫伯特·里德写下了关于他的作品的第一篇专题论文。1936年,伦敦的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国际艺术展  相似文献   

15.
据考证,齐白石先生涉猎工笔草虫可溯至19世纪末。约于1899年,齐白石得长沙一位沈姓老画师所画的草虫底本,始绘工笔草虫;20世纪最初的10年,他完成了大量的作品。徐改编著的《中国名画家全集·齐白石卷》,特别提及近年发现的一部二十四开草虫册中,包括齐白石绘制的《莲蓬蜻蜒》《稻穗螳螂》《油灯秋蛾》《芙蓉蝴蝶》《皂荚秋蝉》《枫叶螳螂》《蝴蝶兰飞蛾》等佳作,可一睹其早年工笔草虫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6.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分支画种。唐代以降,水墨大兴;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其中出现了石恪、梁楷、黄慎、闵贞和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家。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多采用以书法入画和水墨设色的形式,展现了与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完全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人物画作品可被称作为文人写意人物画。  相似文献   

17.
在名的插图画家当中,除了英国的约翰·弗拉克斯曼以外,还有法国的居斯塔夫·多雷(1832-1883)。多雷不仅是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可能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插图画家;他为拉伯雷、巴尔扎克等伟大作家的作品所作的插图使他一举成名,而他为《圣经》以及但丁、弥尔顿、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所作的插图,从此也成为插图界无法超越的巅峰。他所领导的创作室在19世纪后半叶几乎左右了整个插图版画工业,在他短暂的51岁的生涯中,他一共制作了四千多种版本,十多万幅金属版和木版插图作品。1896年,当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举办他的画展时,有150万人涌入画廊参观,其创作力之旺盛和当时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纽约艺术博物馆近期集中展出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1953—1967年这一重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作为沃霍尔艺术生涯中的标志性作品,创作于1962年的《坎贝尔浓汤罐头》成为这次展览的焦点,它由32幅描绘同一品牌罐头的单品构成。沃霍尔运用复制和再现策略创作美国商品文化主题的作品,而汤罐头主题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随后他就发展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平面丝网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英国语言之父和诗歌启明星的杰佛利·乔叟(约1340—1440),在将近六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是英国三、四位最伟大诗人中的一个。他第一个在诗歌中再现了对自然、书籍及对各种人物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持久而广泛的魅力。他象莎士比亚一样多才多艺,他对叙事诗所做的贡献可以和莎士比亚之对戏剧相媲美。如果说他的作品还不如莎士比亚那样深沉含蓄,那么在情调幽默和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格雷厄姆·萨瑟兰去世时,世人都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哀悼。但是萨瑟兰在他将近50岁才饮誉全球。直到1952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的比恩纳尔美术馆展出,接着又移至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继续展出,才使他出众的才华闻名国外。最近格雷厄姆·萨瑟兰过去一个时期的作品在伦敦的塔特美术馆展出,人们才发现他早就应该获得国际声望,然而却长期默默无闻。自从威尼斯的展览以后,他的作品在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