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蒙古英雄史诗搜集整理研究的深入,"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这一"地方性知识"韵味的称谓在蒙古史诗界频频被使用。"本子因·乌力格尔"是近代以来在"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的一种新兴说唱艺术。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探究蟒古思因·乌力格尔与东蒙本子因.乌力格尔之间的关系,进而阐明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史诗学特征以及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潮尔艺术是指在科尔沁地区用潮尔伴奏的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演唱,人们把英雄史诗称作"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民间有"十八部蟒古思因·乌力格尔"之说,是以角色关系模式所排列组成的串联史诗集群。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诗失去了它的语义环境,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英雄史诗的衰微直接影响到潮尔艺术的存亡。当前保护英雄史诗必须激活民间传承中的审美功能。强调传承方式方法原生性的同时,加强史诗的宣传推广,激发学习者热情,扩大观众群体,借助现代教育渠道,构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渠道和舞台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3.
胡尔齐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他不仅创造了胡仁鸟力格尔,而且还为叙事民歌、好来宝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胡尔齐的出现,也就不会有胡仁鸟力格尔的产生,更不可能有好来宝、叙事民歌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是科尔沁区关于"胡仁·乌力格尔"现状及乌力格尔艺人和百姓对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课题展开调研。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差异,把调研的地点分为通辽市区、旗县、乡镇三部分,对调研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6.
自清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汉地移民大量迁入蒙古地区,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也流传到蒙古地区.由于传播方式(蒙译、民间故事)的局限,此际盛行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说书(胡仁乌力格尔)成为其主要传播方式.蒙古族说书《姚山通》是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东汉演义》的蒙古族民间口头传播的续书.这部说书在故事类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糅合了多部汉文白话小说的精华而自成一格.同时,说书艺人(胡尔齐)在说书的编创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及民族特点,运用通俗戏谑的语言为观众展现出一幅蒙古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7.
蒙古文学是草原文明的产物。古时期的蒙古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原始先民们的神话传说、祭词神歌、祝词赞词、史诗和民歌犹如大海 ,源远流长。然而 ,最能体现蒙古民间口头创作成绩的要算民间叙事长诗 ,即史诗了。因为它产生于人类英雄时代 ,故也叫英雄史诗。其分布地区之广 ,产生年代之早 ,艺术成就之光辉 ,英雄史诗在蒙古文学史上独占鳌头。从 18世纪中叶到 19世纪末 ,蒙古文学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其书面文学有了质的飞跃。漠南东部蒙古诞生了尹湛纳希这一划时代的文豪 ;与此前后 ,在漠南西部出现了俗称“莫日根格根”的罗桑丹毕坚赞 ;漠…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曲艺的产生、发展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有异质文化的鲜明影响。蒙古族曲艺与蒙古族历史一样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的陶力、祝词、赞词到现代的笑磕亚热、蒙古小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曲艺大多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倒喇”作为一种蒙古族古代曲艺艺术,旱已经被历史所淘汰,被世人所遗忘。我们可以从有关“倒喇”的记载来探究“倒喇”的表演形式,从“倒喇”的表演形式以及“倒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失的原因,可以论证蒙古族曲艺艺术“倒喇”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陶力”的衍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江格尔》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蒙古族英雄史诗。千百年来,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由“江格尔齐”(专吟颂《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口头演唱,世世代代流传至今日。《江格尔》以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它通过离奇动人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几百年前的古代蒙古社会状况。它反映了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不但身受奴隶主阶级压迫和剥削、遭受战争与掠夺的灾难,而且还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生活是艰难困苦的。然而,他们从没有向“上天”求援,也没有屈服于命运,苟且偷生,迷恋于虚无飘渺的幻想之中。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奋斗赢得了理想之邦——宝木巴。  相似文献   

11.
袁桂娥 《红领巾》2004,(5):89-91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史诗视域下观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无论是从最适宜于史诗性作品成功创作的题材内容来看,还是就其宏大的史诗叙事,独具史诗性民族英雄特质的蜀汉英雄形象,以及极具史诗意味的美学风格看,都堪称一部中华英雄史诗,它是罗贯中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史诗性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13.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蒙古格斯尔研究》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谨慎供藏,代代相传,每遇节日盛典,取出诵读,而誉谓“十方圣主、铲除十大祸根的《格斯尔可汗传》”(以下简称《格斯尔》),是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它于1716年(清朝康熙五十五年)首次在北京用木刻版刊行,18世...  相似文献   

15.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16.
马背民族的英雄史诗——评塞夫、麦丽丝的电影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著名蒙古族夫妇导演塞夫、麦丽丝于90年代创作的几部反映蒙古族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从《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到《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们深情地歌咏着蒙古民族一部部悲壮的历史史诗,并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浩浩荡荡的马群和辽阔无垠的草原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影像序列,同时在叙事策略上又将民族电影与类型电影加以巧妙的融合。这一切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也在艺术作品教化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8-42
翁衮是古代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供奉的一种偶像,是萨满巫师祭祀或作法时使用的神偶。翁衮崇拜曾经历过"对自然物的崇拜"、"对动物灵魂的崇拜"、"对祖先灵魂的崇拜"等不同阶段。蒙古族的翁衮崇拜兴盛于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衰落于北元俺达汗统治蒙古地区之后。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其他民族舞蹈来说,蒙古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对于蒙古族舞蹈的形体分析和审美探讨,能够在了解舞蹈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促进舞蹈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蒙古族舞蹈,探究了蒙古舞舞蹈中"力"与"形"的相互关系,明确了蒙古族舞蹈的身韵、风格、体态等,有助于蒙古族舞蹈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蒙古"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游牧部落的总称。顺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踪迹探寻,我们不难发现,早在12世纪以前蒙古民族便已使用自己的语言确定了许多民族艺术的称谓。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蹈,与蒙古族社会发展一样历史悠久。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舞蹈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族舞蹈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随着打猎、游牧等生产生活,逐渐形成了富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英雄无父"母题是古代民间叙事史诗中的一个共享性的母题。它在中国叙事文学中被大量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到当代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它不只是叙述着故事,同时也对塑造中国文化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英雄无父"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生与演变中,找出中国民间文本被规约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