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3.
按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里教文言文,旨在要求高中毕业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纲提“浅易”文言文的难易不以历史时期来判断。根据这样的教学目的,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就必须介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及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在此,仅就教学文言基础知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这里所说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词的活用,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常见通假字(以上知识点见高中语文课本的“说明”第三部分)。这些知识点,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编排,是分散…  相似文献   

4.
注重教法化难为易──“词的古今异义”授后札记芦台一中田淞“词的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学习中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同样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这一语言现象,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避免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     
一、[学习指要] (一)知识点我们这里说的知识点是指学习文言文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这些要点如下: 1.浅易文言文的句读方面:断句,标点、阅读重音、句中停顿、语气共5点 2.常见的文言实词。要识记其形、音、义。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学习,学生头痛,不愿意主动预习,依赖教师课堂讲解,这样学习就会被动。如果教会学生解读文言文字词的方法,学生有了阅读的成就感,就会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依靠自己已有能力和小组集体智慧解决,及时做好课后知识点的整合,时间长了,规律性的东西掌握多了,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存在价值不言而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精髓。为了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应重视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等的实际内涵,掌握与了解一些知识点的古今异义。在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多,难度系数也在不断升级,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丰富高中生的文化认知,应积极开展拓展阅读,为此,本文就拓展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字、词、句是阅读的基础。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语文总复习中,为了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复习大纲提出的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必须特别注意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一、利用有关古汉语知识,理出字、词、句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一般规律。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较,字、词、句(特别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许多变化,阅读文言文的困难就在这里。但是,只要能运用古汉语知识对字、词、句进行分析,就能掌握变化的一般规律,提高理解和辨析字、词、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要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就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没有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就无法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及价值。从教学的角度看,为学生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文言文教学首要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有限的 ,常常是似懂非懂。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文言字、词的隔阂。古今词义有着许多的差异。在文言文中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倒装、成分省略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 ,要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就不仅要结合文章内容适当地讲授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有关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因而文言文词语的教学便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词不离句 ,…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们学习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里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样,都属于古汉语常识。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对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假字,一般都有明确的注音注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是自己参照注释也容易理解掌握。然而,教材中对文言文和古诗词里的有些通假字并没有作出明确的注解,因此,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必须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初中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现在将  相似文献   

13.
迁移是已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也就是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高目标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已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来读懂老师未教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学生背诵一定量的文言篇目外,还要掌握文言文阅读迁移的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迁移。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文言文试题,大多为课外文言文语段,这就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强化意识。重视诵读,恰当引导、注意启发,抓点带面,"鱼"渔"结合,精讲解惑。重视总结、积累,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其实并不在知识点上,而是在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翻译句子时,教者不能只强调知识点,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只要积累足够的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的阅读就没有问题了。要强化语境意识,让文言文阅读真正回归到"阅读"。  相似文献   

17.
掌握言实词是阅读浅易古诗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缺少它,就谈不上阅读古诗、欣赏古诗。换句话说,掌握相当数量的实词,是提高古诗阅读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字词句是文言文的建筑材料,阅读文言文如果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知识就等于不懂英语单词而空谈英文。此话不无道理,要想顺畅地阅读文言文,就必须积累和掌握一定量的字词句。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字词句呢?我们认为方法有三:首先,要善于联系。比如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很多,我们可以采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占了一定的比重。从每年考生的复习与答卷情况看,大多是投入多,收效少,得分率低,所以文言文阅读就成了考生们“头疼”的问题。考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取得好成绩呢?笔者在对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中发现,高考文言文的应试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一、着眼整体,实施整体阅读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文言文也不例外,整个出题思路完全遵循整体阅读的思维模式。以9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的实践表明,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难以掌握。如果对常见文言词、文言句有一定量的积累,阅读或翻译、做题时障碍就不会很大,而在词语、句式中,词语又显得较为重要,它是构成句子、篇章的重要因素。文言词语中实词又显得特别重要,它是表达句子基本意思的基础。其实,实词难以教学或学习,关键在于一词多义。不过,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归纳,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