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指称自己的词语称为自称语,自称语属于人称指示语范畴。从指示视点转换的角度,考察自称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解读出说话人选择不同视点而灵活自称的理据,从而分析在动态的语境中自称语的独到的语用功能和鲜活的语用效果,促进言语的语用认知和话语理解。  相似文献   

2.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3.
杨双 《天中学刊》2011,26(4):90-92
称呼语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交际双方身份、地位及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称呼语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往往具有语力,能实现诸如问候、警告、威胁、指责、规劝等多种言外行为。通过称呼语的礼貌使用,能减小交际中对面子的威胁,既能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能保住对方的消极面子。称呼语在会话轮换中不仅能构成"召唤—回答"系列的相邻对,还可以用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或被参与者用来争取和保持话轮。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语自称现象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但国内语言学界关注的不是太多。在曹禺的剧本中,人物的亲属称谓语自称多达130例。以这些例子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功能出发,讨论了亲属称谓语自称的三大语义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它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本文首先回顾功能翻译理论的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做一基本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137 texts written by pupils, this paper examines pupils’ humour directed at teachers, its types and social functions. The collected dat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at describe different modes of teachers as targets of pupils’ humour. The first mode describes teachers as unintentionally comical, the second as duped by their pupils and the third as intentional users of humour.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different functions that pupils’ humour directed at teachers fulfils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classroom.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howing how key functions of social humour (such as creation of solidarity, negotiation of power and realisation of personal needs) are connected to the three modes of pupils’ humour directed at teachers.  相似文献   

7.
Starting from the premise that Paulo Freire’s capacity for hope in the face of personal struggle and exile issued from his spirituality, this paper examines Freire’s spirituality through the lens of Michael Dantley’s concept of critical spirituality. The concept of spirituality as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is explored, followed by an explication of Dantley’s concept of critical spirituality, which is an integr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and African-American spirituality as articulated by Cornel West and others.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Freire’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aper compares Dantley and Freire in terms of their perspectives on hope, conversion to or solidarity with the oppressed and prophetic vi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four implications of Freire’s critical spirituality for educators seeking to work for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8.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言语的"流行风"现象,即"谜米"现象,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论文通过对其形成的内在语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其发生是"语用偏离"和"语用顺应"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趋同(或一致性)与求异双重心理结构的语言表征.它印证了列文森(Levinson)关于"社会语用或社交功能理据是语言变化和‘语言游戏'的内驱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和言外之力的定义,并据此引出语用模糊的概念,接着尝试从语用模糊的角度探讨了《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语言,从而发现了其语言魅力的部分原因在于灵活地运用了语用模糊。因而发现语用模糊在《哈姆雷特》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话策略,这也为莎翁戏剧语言巨大魅力找到了一个新的语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阳  陈琳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2):37-40
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落在创新能力培养。文章对2010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总结出"团结务实、四位一体、创新发展"的核心精神;联系该校的具体培养措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同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读,归纳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语用学的融合为翻译学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文章运用诸多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言语行为理论、含意理论以及语用综观下的翻译策略研究阐述了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与解释力。在此基础上认为,文学翻译的语用学方法应注重实证性与动态翻译过程的研究,透视语用翻译的本质,构建文学翻译策略的语用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幽默是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最突出的语言特征。传统的幽默研究局限在修辞层面上,因而,从认知语用的视角来分析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语言具有创新性。预设和会话含义是幽默的认知语用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中幽默的预设和会话含义的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语言建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错位说”是导致听话人误解“你是什么垃圾”逻辑语义的原因,而“领属转喻说”则实现了“你是什么垃圾”的逻辑语义,二者都与语言主观性有关。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与“概念隐喻”时,“你是什么垃圾”依赖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关键词来实现话语的语用功能。其中,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时,话语幽默调侃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作用于“概念隐喻”时,客观事件开始主观化,话语自我调侃与行为排斥的双重语用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顺应论的角度来综观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法,认为培养顺应观念,增强学生的顺应能力,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研究权势与等同关系下"老"与名词或代词结合构成的流行称呼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所体现的交际者社会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此种称呼语本身意义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所代表的交际者的社会关系具有了权势与等同两种关系并存的特征。因此,交际双方要立足于语域,依据权势与等同关系进行交际关系分析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称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