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晚唐著名文学家卢肇的文学作品与书法理论中体现出"尚实"的审美取向。卢肇"尚实"的文艺风格是对客观之"理"的探索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天文自然规律、艺术表现规律两方面,并以文学修饰的方式将理性的客观规律理论用赋的文体将之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卢肇为文为艺的艺术实践与科学探索中得到极为完美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卢肇实学美学文艺观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曾被用以命名其所置身的文艺时代和文艺方向。本文从赵树理的文学特质和内在分歧入手,试图重新发现其创作如何支持了四五十年代文学的自我想象,又如何被这种时代文艺的整体想象遮蔽了赵树理文艺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择要介绍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描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概括归纳了杜甫的主要创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写作者在写作态度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实际陈述了杜甫的创作实践和写作态度在当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当今时代写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禀赋,对应该如何向杜甫学习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作出了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性特征已为研究者广泛关注,但其童话中另一个比较隐在的、不易被察觉的特征———戏剧性特征却一直未受到研究者重视。戏剧是安徒生切入文学之脉的最早样式之一,因而在其日后的童话创作中戏剧因素的渗透是顺理成章的事。安徒生童话在模式类型上几乎与西方传统戏剧的主要样式完全对应,在结构布局、技巧手法等方面对戏剧也多有借鉴,同时,安徒生童话还体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胡适以科学为人生观的基础,以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文学批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究其原因,乃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杜威的实验主义对胡适的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思想独立,敢于质疑文学批评界的定论,并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二,尊重事实,小心求证,孜孜寻求文学活动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童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18-119
自从张承志以知识青年的身份登上文坛以来,一直在精神追求的层面上探寻。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研读,探索张承志寻找生命之根,守护精神家园的灵魂之旅及其对物欲时代人们的警醒与警示。  相似文献   

9.
于变动不居、川流不息的人类生活领域把捉恒定性的因素,在森罗万象、歧义丛生的现象感官世界探寻、构筑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精神空间,这是梁实秋文论建构的一个基本思路,也由此决定了他理论建构的反现代性品质。而梁实秋文论思想的这种反现代性品质在其文学本质论、批评论、文体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有着作家与翻译家双重身份,多年的文学创作对其文学翻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形成"文白相辅"的翻译思想,译作语言呈现"文白相间"的鲜明特点。本文拟从余光中的文学语言观出发,探讨其文学翻译思想和实践,进一步了解余光中翻译思想的成因及其译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is a review essay of Joseph North’s Literary Criticism: A Concise Political History. I interrogate many of North’s claims, most notably his argument about the way a shift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literary scholarship has blunted the capacity of people working in literary studies to engage in a socially critical praxis. I use his book as an occa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studies (as ‘knowledge’) and the meaning-making that occurs within English classrooms when students engage with the texts chosen for study. I argue that North’s failure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critical projects of people like I.A. Richards, F.R. Leavis and Raymond Williams ultimately limits the reach of his book. For each of these critics, literary criticism was deeply embedded in an educational project that extended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academy, and their literary criticism might usefully be reread in these terms.  相似文献   

12.
徐则臣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在当今文坛可谓炙手可热。目前,研究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他的"花街"系列及之后的作品,而对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步入文坛的过程鲜有论述。徐则臣将淮安视为文学故乡,在花街上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而将现实故乡东海作为写作的素材库,两地分属一表一里,在徐则臣的小说中相互融合。本文在叙述徐则臣转徙经历的同时,兼谈他的转徙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肖魁伟 《培训与研究》2010,27(6):54-56,95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文献,也是一篇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哲学文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来源于生活",它体现了毛泽东本人的文艺观。本文主要从他的这种文艺思想的哲学来源入手来探析他的这种"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4.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5.
武圣华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4):26-27,48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都与民间文艺发生着密切而浓厚的联系,他的文学理论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文艺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至今天。当我们反思他的民间文艺观时,其仍不失为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从整体上呈现出破除传统执念的特征.其《诺顿中国文学选集》重新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某些历史分期,有助于重估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文学史的结构性破执.他在唐诗研究中,由于提出新的意义范畴,为理解唐诗的演变提供新的叙事框架,从而实现文学史在观念上的破执.最后,宇文所安在研究中兼顾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的思维模式,突破了以往文学史叙事的单一性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Many of the major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ave produced literary work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poetic texts and their scientific work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poetry of Erwin Schrödinger—one of the premier figures in twentieth-century science, and an accomplished poet in both English and his native German. It discusses existing perceptions of his poetry and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s that his poetic work was a mere hobby unrelated to his other achievements by focusing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poetic images and scientific ideas in his German-language poems. It emphasizes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understated role of bilingualism and of—often marginalized—writing in an adopted language in science and in poetry, with the premise that this feature of Schrödinger’s life deserves more study. It argues that Schrödinger’s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his bilingualism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his approach to reality and considers Schrödinger’s literary work to b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his intellectu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警察影像的警察作者主要有赵明(《寂静的山林》),王文林、马家骧、陈治洪(《铁道卫士》),朱向群、安忠民(《跟踪追击》),海岩(《便衣警察》),魏人(《龙年警官》),王仲刚(《风流警察亡命匪》),张策(《无悔追踪》),武和平(《"九.一八"大案纪实》),张成功(《刑警本色》),朱恩涛、杨子(《公安局长》),杨佳富(《边检站》《军人荣誉》),朱维坚(《使命》《沉默》)。从警察作者写作警察影像的视角,我们可以读到一般文艺学批评所未能清晰展示的内容,包括警察影像的文化属性,犯罪影像的可展示度,警察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