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课堂教学内涵的提升与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转型,从“知识型课堂”转向“智慧型课堂”“生命型课堂”.许多课堂洋溢着互动的味道,探究的味道,生成的味道,人文的昧道,展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风彩,诠释着“为了明天”应担负的责任.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背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泛、平、淡、僵,无特色,无味道,缺风骨,少灵气等问题,仍然高耗低能,人性缺失,难于登高上位.课堂教学无特色,学生何以有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有效何在;无味道,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探索素质教育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悄悄地走进物理课堂.这无疑给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使改变那种“认知型,灌输型,独奏性,统一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课堂上学生“视、听、说”的教学模式得以建立,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和谐高效,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法学的课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以下问题。一、注重与学生的精神交往,建立“生命”型课堂1.“生命”型课堂的优点“生命”型课堂是相对于“知识”型课堂而言的,与“知识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本文以人教版《竹影》为例,就初中语文“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的目标要求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要实现课堂教学与课标要求的有效对接,需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转变到以知识为基础和中介、以思维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类型分析与层级划分;在林崇德教授关于思维型课堂教学四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并以“密度”的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课改模式的思考,结合学校学生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幸福两型”课堂的课改理念,并经过近两年的课改实践,“幸福两型”课堂日益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核心教学理念以及所承载的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面对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教育开始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即由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向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开放型教育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课堂”这个相对稳固的特定环境也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一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生命,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管理方法,必然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生命型的课堂教学为“生命意义”而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其课堂效率将伴随生命意识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应该研究生命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并依此为原则,组织教学,使其真正“活出…  相似文献   

8.
发展“思维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类型常常包含三种:单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型课堂”;以讲解为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理解型课堂”;再往前走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型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滚动式·双环节”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背景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实验中学立足实际,从师生全面、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滚动式·双环节”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变得更加理性和自觉,并由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由教师“自导自演”一维单向教学向“师导生演”的多维互动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0.
邓玮 《天津教育》2022,(14):87-89
<正>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学校要真正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关键,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向着“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变,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而多年以“知识为本”的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堂,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复习课课型意识不够清晰、复习课上学生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1.
“两型”课堂是指“低耗高质”“和谐共长”的课堂,研究假设理论为“教学共振”原理和“教育生态学”原理,所持观点为“教学共振”原理的运用是实现教学低耗高效的良好途径,“教育生态学”原理的运用能实现教学双主体的和谐共长。实践证明,“两型”学科课堂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可以改变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  相似文献   

13.
张小萍 《考试周刊》2012,(64):127-128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倡导“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有效”已经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而“有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则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作者结合自身常态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围绕如何调动学习者主动性,探索有效课堂创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基于生态学视角提出的“生态课堂”是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一种开放、自然、和谐的课堂形态。本文通过减负、提质、增效等一系列具体策略,构建一个低负担、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从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生成”能力。它启示我们,在努力开发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用信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之“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臃肿”的数学课堂需要“瘦身”,数学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这一中心,追求简约的教学过程,让数学教学轻装上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雷鸣 《教学月刊》2000,(11):29-31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因此,课堂设计的各环节,即目标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等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本就素质教育观下如何进行高中地理课堂设计,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模式无论如何变革,教学效果依然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没必要在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上花费多大的心思,而应深入课堂内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英语课堂应当是有备而战的课堂,是有的放矢的课堂,是自主参与的课堂,是充满动感的课堂,因此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不容忽视,而对于其中的部分环节尤其值得关注,笔者将其定义为有效课堂“五部曲”。唱好这“五部曲”,学生的英语发展才能再创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冯钰 《甘肃教育》2011,(21):69-69
纵观近几年省、市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流。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